遼寧省鳳城市暖河村村主任楊勇:冬天你離遠處看就像蒸籠似的,熱氣騰騰。原來河邊有些小柳樹什么的,你看樹上掛的能有雞蛋那么大的冰溜子,就是熱氣蒸發的。夏天你要是上里面去你兩分鐘都呆不住,腿就得抽筋,人都受不了。
這些地下泉水不但冬暖夏涼,而且一年四季不停地向外冒出,最終匯流成河,暖河村也因此得名。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當地最大一個泉眼。
遼寧省鳳城市暖河村村主任楊勇:就我們腳底下踩的地方,用不了50公分,肯定就能見到泉水。挖出來就是水,而這個地域能有多大,有將近30畝這么大的面積。
為了讓記者信服,楊勇非要當場挖給記者看。
![]() |
[致富經]地下涌泉里“淘金” |
遼寧省鳳城市暖河村村主任楊勇:你看。看這水流,這都是地下出的水。
這些汩汩流淌的泉水,卻讓一個外鄉人從中發現了商機,由此打開了財富大門。他叫辛向東,就是那個發現商機的人。2010年,因為一場飛來橫禍他路過這里,意外地發現了這些地下涌泉,就是靠著這些冬暖夏涼的泉水,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他失去的千萬財富失而復得,演繹了一幕財富傳奇。
辛向東原本是黑龍江哈爾濱人,因為父親從事水產研究,從小就和各種魚打交道。他偶然聽父親講,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引進的虹鱒魚,試養繁育成功,但一直沒有推廣開。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辛向東感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跑到哈爾濱最大的海鮮市場去考察,發現這里銷售的虹鱒魚果然大多是來自于外省。
經銷商張寶軍:當時的虹鱒魚大多是在吉林那面調,少量的就是說吉林供不上,因為那會下面養虹鱒魚的非常少,完了在水產研究所也調一點,當時的價格在七八十元一斤左右,因為商品少價格就非常昂貴,酒店都要做到一百八九十元一斤。
![]() |
[致富經]地下涌泉里“淘金” |
2003年,辛向東在距離哈爾濱400多公里的鏡泊湖旅游區,承包了一塊水面,開始養殖虹鱒魚。借助當地的旅游資源,3年的時間,辛向東賺到了700多萬元,這也是他人生當中淘到的第一桶金。然而,2006年,辛向東在和從父親閑聊時聽說,自己小時候曾經吃過的細鱗魚,因為已經瀕臨滅絕,極為稀有,已經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細鱗魚辛向東在銷售虹鱒魚的時候就聽市場上的經銷商說起過,可是在市場上卻很難見到,因此可以說是有價無市。
市場經銷商張寶軍:收不著,沒有,個別的就是幾條,有時候我去進虹鱒魚金鱒魚的時候,有的在江里面打上來的那種,反正那會也還沒保護,沒人管,能有個別的10條8條的。來了就是搶,多少錢人都要。
辛向東琢磨,虹鱒魚養殖已經普及,競爭日漸激烈。而細鱗魚屬于冷水魚,不但市場奇缺,而且口感細膩。如果自己能得到細鱗魚的魚苗,第一個養殖出來,就能走在別人的前面。2007年6月,辛向東聽說在丹東市寬甸縣一處山澗中曾經有細鱗魚生存,雖然已經瀕臨滅絕,但是當地早在1991年就開始了細鱗魚原種保護工作。得到了這個消息,辛向東開車800多公里,找到了設在在天橋溝森林公園的研究基地。并且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親眼見到細鱗魚在這里一代代繁衍生長,這讓辛向東更加堅定了信心。他將自己的來意表明,希望能夠將細鱗魚養殖做成一個產業。
丹東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高級工程師李秋:說句心里話,當時我們也覺得很震驚。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大膽的想法,當時細鱗魚還處于研究階段,一些技術還有生存環境狀態還在摸索階段還不太清楚。但是如果細鱗魚發展成一個產業的話,這不僅對丹東地區經濟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且在物種保護上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負責細鱗魚科研的丹東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不但答應了辛向東的請求,還將鴨綠江最適合細鱗魚生長的一片水域介紹給了他。這個地方叫太平灣,與朝鮮隔江相望,辛向東就是在這里邁出了他養殖細鱗魚的第一步,也開始了他人生當中最大的轉折點。2007年7月,辛向東在辦理好所有相關證件后,投資1000萬一次就購進了4萬多尾魚苗,搭建了24000平方米的網箱,開始了養殖。為了讓第一批魚一炮打響,辛向東特意將細鱗魚養到了3年,每一條都長到了兩斤多重。2010年6月,辛向東返回老家,開始向當年經銷虹鱒魚的幾位經銷商推銷這批細鱗魚。
市場經銷商吳海英:突然間有人說有幾萬斤貨源,我們真不相信。不會相信他一下子會有那么多貨源,因為我們非常想賣這種魚,但是貨源一直供不上。
![]() |
[致富經]地下涌泉里“淘金” |
市場經銷商張寶軍:以前看到的都是半斤的就算大的了,都是二三兩三四兩的。因為這個細鱗魚本身生長期就長,他說有二斤多的。我真不相信。
大家都覺得辛向東是在忽悠,誰也不肯相信。為了證實自己所言不虛,2010年7月底,辛向東帶著經銷商來到了丹東的養殖基地,網箱當中幾萬尾2斤多重的細鱗魚讓經銷商都驚詫不已。當場就以160元一斤的價格和辛向東簽訂了收購協議。為了在運輸途中保證成活率,經銷商決定先返回黑龍江,找專門的運輸車過來調運。眼看著3年的辛苦就要換來回報,可是辛向東萬萬也沒想到,就是在這短短的幾天內,發生了讓他意想不到的變故。
2010年8月4日,一場暴雨引發了丹東百年一遇的洪水。
養殖場場長隋曉東:那個水就像一堵小墻似地趕過來了,就像漲潮似的,海里漲潮似的,這么粗的繩子拴在這么粗的當時這么粗的樹根上,連樹連繩子一下就拔走了。
![]() |
[致富經]地下涌泉里“淘金” |
寬甸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宋曉虎:當時應該說形勢萬分危急,江里的水越來越大越來越急,我們開始是試著想把網箱固定在岸邊,不被沖到下游,但是經過千方百計多種途徑的辦法都沒奏效。
這些畫面就是當時留下的資料,縣政府雖然動用了邊防戰士搶險,竭力想挽回辛向東的損失,可是24000多平米的養殖區仍被洪水沖得四分五裂,順著江水向下游飄去。
辛向東:你看見不遠處那個鐵橋了嗎,網箱沖下去的時候全都堆在柱子上,當時有好幾米高,那情景可以這么講,太悲壯了。
寬甸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宋曉虎:一共是24000平米的養殖網箱,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受到了嚴重的損失。
這場洪水過后,4萬多條細鱗魚只剩下了不到5000條。3年的辛苦瞬間付之東流,投資的1000萬元也賠掉了大半。辛向東為此也是心灰意冷,走到了他人生當中的最低谷。
養殖場場長隋曉東:辛經理就是說這個嘴啊,鼻子,一個晚上的時間全都起泡了。
辛向東:當時死的心都有,為什么呢,因為一尾苗很貴,要是再籌集資金買點苗大批量養起來,可能性已經沒有了,當時真是心灰意冷了。
此時的辛向東已經沒有了3年前那樣的激情,他決定返回老家,讓經銷商拉走剩下的魚,就此罷手。可是當他開車回家的路上,走到鳳城市雞冠山鎮時,路遇積水,行進越來越艱難。
辛向東:一開始有一尺多厚的時候車還勉強可以走,但越走水越多越走水越多,你看像這樣的道,水多到什么程度,路面上都是水,道往哪個方向拐都看不清楚,你說咋走。
![]() |
[致富經]地下涌泉里“淘金” |
洪水過后,這一路上的道路都已經恢復正常,這里為何會有這么大的積水,辛向東感覺好奇。和當地的村民打聽,這才知道原因。
遼寧省鳳城市暖河村村主任楊勇:咱這的地理位置你看,四周全是山林,山比較大,水源地正好像個盆地似的,盆底似的,但是雨季的時候,從四周都往這里集中,再冒出來這個水。
遼寧省鳳城市暖河村村民曾凡忱:就好像地下有泉眼似的,你隨便摳開一個地方,那水嘩嘩往外冒,相當旺。
村子里的人告訴辛向東,因為地下冒出來的泉水不但清澈見底,而且一年四季從不干枯,所以這里的人祖祖輩輩一直吃這泉水。除此之外,這個泉水還有個神奇的地方就是冬暖夏涼,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仍是冰涼刺骨。當時村民還給辛向東現場演示了一番。在我們采訪時,辛向東也用了這個方法讓記者親身體驗了一下。
![]() |
[致富經]地下涌泉里“淘金” |
辛向東:你看現在是30多攝氏度,零上30多攝氏度,咱們都快出汗了。你把你的手給我。
記者:真涼,這一下子。
辛向東:涼吧,我多澆澆,一會你的手就變紅了。手紅了吧?
記者:感覺僵了。
辛向東:對啊。
記者:感覺就像冬天碰上涼水似的,一激就紅了。
就是這個冰冷的泉水讓辛向東的命運奇跡般地發生了轉機,短短的一年時間,辛向東失去的千萬財富就失而復得。這地下涌泉里究竟暗藏著什么玄機呢?
已經和細鱗魚打了多年交道的辛向東知道,細鱗魚孵化對環境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不但水溫要在2至10度之間,水質也必須清澈。而這里所有的條件似乎都非常適合,簡直就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孵化場。辛向東一下打消了回家的念頭,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辛向東:原先我養的細鱗魚,我是按照高標準養的,3年的魚基本上都達到二斤半左右了。細鱗魚3年基本上性成熟了,就可以搞苗種孵化了。
辛向東琢磨自己保留下來的這幾千條細鱗魚,只要精心挑選,就能選出一部分作為親魚。運過來利用地下涌泉進行孵化,一旦成功,自己不但能就此翻身,而且還有了企業發展的基礎。
辛向東:原先我搞細鱗魚養殖的時候,咱是從人家科研單位買魚苗回來,而且價錢是人家說了算,當買細鱗魚苗的時候,還得看著人家臉色,人家高興呢就多賣給咱一點,不高興呢就少賣點。你想把企業做大規模做大,人家不賣你那么多苗,你怎么發展得起來?
![]() |
[致富經]地下涌泉里“淘金” |
于是辛向東改變計劃,第二天一早趕回了丹東市,找到了丹東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請他們幫忙對水質進行檢測。
丹東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高級工程師李秋:當時我們感覺很納悶,因為這個地方的水溫是比較低的,對于細鱗魚養殖不是一個很理想的地方,因為溫度過低影響魚類的生長,生長速度會減緩,后來辛向東說,他要在這個地方建一個天然的孵化場,后來我們還特意組織專家來看了一下他這里的水。
經過檢測,這里的水質和溫度非常適合細鱗魚繁育。有了這份鑒定,辛向東馬上與雞冠山鎮達成了租賃協議。2010年9月,辛向東為了籌措資金從幾千尾細鱗魚中挑選出了1000多條作為親魚,剩下的全部賣掉。用這200多萬元他在暖河村最大的一處泉眼上搭建起了蓄水池,并利用坡地將孵化池搭建成階梯狀,開始為孵化做起了準備。
辛向東:這個標準的養魚池現在是4米乘25米總共是建了12個,之間的落差都是有半米高,為什么當初要建設落差半米高呢,有兩個好處,第一有落差水往下流的時候接觸空氣溶氧非常好有利于魚的生長。第二這個水流大,在出水口的時候水流也是非常急的,細鱗魚在產孵之前,它需要這個水流刺激它的性腺發育,才能達到它排卵的目的。
![]() |
[致富經]地下涌泉里“淘金” |
然而,辛向東千算萬算還是疏漏了一點,而正是這一點在日后為他埋下了致命的隱患。2011年2月中旬,已經到了當地細鱗魚繁殖的季節,辛向東發現自己的細鱗魚卻絲毫沒有排卵的跡象。
辛向東:每年的二月中旬,按照丹東水產研究所技術人員所講,每年的這個時候,性成熟早的魚,為了筑巢為了排卵。它就會游向水流比較湍急的地方,但是我發現我這個魚沒有這個跡象,和平時沒什么兩樣。
究竟是什么原因,自己的細鱗魚和人家的會有這么大的差別,辛向東始終找不到原因,趕忙跑到丹東請來了專家,在逐一排查后,李秋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丹東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高級工程師李秋:由于他那個出水口離我們這個位置就有一公里遠,你想二三月份的時候,它是暴露在自然環境當中的,那時候二三月份氣溫大概應該是零下10攝氏度左右,出水口的水溫大概就是一到五度,所以到了這個位置溫度越來越低,大概溫差有個三四度,這個位置可能就成冰水混合物了,這樣就不適合細鱗魚的繁育了。
當初自認為源頭水溫合適,只考慮了水流,卻忽略了外界氣候的影響。這樣的流動水靠加溫設施很難做到水溫均衡,要說蓋個房子,生起煤火來抵御冷空氣,這30畝地,不到50厘米就能挖出水,根本不可能施工,而且時間上也不允許。
辛向東:每年它只能產孵一次,從每年的二月中旬到三月中旬,這20多天時間,只能這個季節做,如果說過了這個季節,我只能等到明年了。
就在辛向東萬分焦急又無計可施的時候,不遠處一處蔬菜基地,讓辛向東猛然醒悟。蓋一座溫室大棚,就能利用陽光調節水溫。辛向東的方法雖然土,可是非常奏效。10天之后,大批的細鱗魚都有了排卵的跡象,辛向東開始逐個孵化,雖然第一批的成活率不高,可是上千條種魚還是為他成功的孵化出了20多萬多尾。雖然魚苗孵化成功,可是要想上市銷售卻還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 |
[致富經]地下涌泉里“淘金” |
辛向東:細鱗魚長得非常慢,一年的魚也就能長到三四十克。我給你撈一條,看看一年的魚。這條魚能有35克左右,它就是一年的魚,從這么大養還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達到1斤左右。它的生長周期比較長,兩年才能達到商品魚的標準。
幸好當初還有一部分長了一年多的魚苗因為沒有達到放入網箱的標準,暫存在了鏡泊湖基地。辛向東趕忙調運過來,幾個月的功夫,一部分就已經長到了一斤多重。而此時,無論是終端的飯店還是中間的經銷商,都在焦急的地等待。
辛向東:其實我手里有點商品魚,但是我不能一下就推向市場,我得慢慢來,你不能說賣完這批魚下一批就斷貨了,我就和他們說我剛孵出20萬尾魚苗,慢點,別著急再等等。
沒想到辛向東的這句想穩住經銷商的話卻引來一批魚苗經銷商。劉維林不但在市場上銷售活魚,很多養殖戶的魚苗也都是他供應的。在市場上聽說自己的老鄉辛向東孵化出了大批的細鱗魚苗,馬上跑來訂購。
![]() |
[致富經]地下涌泉里“淘金” |
經銷商劉維林:細鱗魚市場上供不應求,我放給養殖戶魚苗,我就能把細鱗魚養大回收回來再往市場上放。現在市場上的細鱗魚始終是供不應求。
記者:細鱗魚苗你也賺錢是吧?
經銷商劉維林:細鱗魚苗賺得比細鱗魚還要多。
既賺了魚苗的錢,也不耽誤商品魚,如今辛向東不少的經銷商都像劉維林一樣,還沒等細鱗魚長到辛向東制定2斤上市的標準就被拉走了大半,而辛向東的細鱗魚魚苗也早已經預訂到了明年。僅僅一年的時間,辛向東曾經失去的千萬財富不但失而復得,還讓他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鳳城市水利水產局水產科科長鄂殿杰:按我們水產部門統計,他去年產細鱗魚苗種20萬尾,在遼寧省是最大,這20萬尾投入池塘養殖,一年能產20萬斤,在遼寧省也是最多的。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