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廣東省肇慶市有個爛柯山下典三村,村長梁煥林是個體民營企業家。在2003年承包了文慶塱中格塱700畝漁塘養殖基地,從種苗生產到商品魚的養殖都進行標準化管理,帶動村里100多戶農民養殖“文慶鯉”,面積達2300畝,總產量1800多噸,產值達3000多萬元。
文慶鯉是肇慶的名優特產,素以“身嬌肉貴”聞名于世。因為魚兩側腰間長有閃閃發光的金線,游動時金光閃動,又稱為“金線文慶鯉”,其肉滑鱗脆,甘香味美,而且無腥氣。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文慶鯉還作為國宴名菜款待外賓,并作為活鮮魚出口,遠銷港澳和東南亞等地。
進入80年代后,由于承包戶盲目追求養殖產量,不求質量,致使文慶鯉(鯇)的肉質、口感和風味一落千丈,生產的鯉魚無論在外觀和肉質上都與傳統養殖的文慶鯉相差甚遠,而且文慶鯉品牌聲譽受到嚴重的損害。
眼看擁有百年多歷史的地方特色品牌日漸衰落,梁煥林站在文慶塱的田埂上,看著一片低效益的漁塘,作為村長的他心里很難受。肩負著家鄉人民的期望,2003年他大膽承包了文慶塱700余畝的水田,這也是梁煥林養魚事業的起點,自己投資80萬元,想方設法恢復文慶鯉的品牌。剛開始由于缺乏技術,效益并不盡如人意,魚苗放養密度過大,魚種質量搭配不當,當年收成的文慶鯉個頭偏小,肉質口感也達不到昔日水平,銷不出去。面對困境,梁煥林的心并沒有亂方寸,也沒有放棄,他清楚地意識到,只有養殖技術改進創新,才能恢復文慶鯉的原狀。
他迅速與肇慶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聯系,對養殖技術進行改良;同廣東省內水產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業務合作關系,以技術重振文慶鯉傳統水產品牌的聲譽。從查找相關歷史資料數據到繼承文慶鯉傳統養殖模式和保證品質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出一套既充分利用現代化水產養殖技術,又適應當前水產品市場要求的養殖計劃。并采取將現在的池塘進行改良,引種原文慶塱野生的、茨實、本地泥土生長的水稻等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恢復生態環境,利用采集本地鯉魚種作為人工系統繁育等措施,恢復文慶鯉的品質。經過艱苦努力,基地生產的金線牌文慶鯉無論在產品外觀特征和肉質食味等方面,已基本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得到社會各界食家的認同。
梁村長帶領養殖戶致富的關鍵一步是打造品牌,盤活文慶鯉。首先從承包漁塘到養殖技術、種苗培育著手,并向工商部門注冊“金線牌文慶鯉”的商標,一環緊扣一環。而且在鼎湖區321國道旁邊,特地專門開設一家專門品嘗文慶鯉的餐館“天湖大莊園”;推出精心設計的全魚宴,文慶鯉再次出現在餐館廣大食客眼前。目前,文慶鯉活鮮魚還出口港澳,深受港澳市民的青睞。
文慶鯉的養殖產業成果獲得了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肯定。村長梁煥林成功養殖并帶動當地養殖戶將養殖面積擴大到3000畝,畝產從原來400千克提升到800千克,農戶年均收入增加7800元,大大提高了農民家庭經濟收入和社會效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