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不斷發生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如“對蝦出口歐盟氯霉素事件”、“鰻魚出口日本恩諾沙星事件、孔雀石綠事件”、“雪卡毒素中毒事件”、“廣州管圓線蟲事件”、“多寶魚事件”等等,引起了消費者對水產品的普遍關注和恐慌。市民因此發出疑問:我們還敢吃魚、蝦等水產品嗎?
我市是水產品生產大市,尤其是羅非魚產量約占全省總產量的1/3,全國的1/8。水產品質量抓得好,不但事關市民的口福,也是提高我市漁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昨天,市政府召開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會議,副市長陳亞春參加會議并作講話。大會還表彰了水產品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羅非魚、對蝦藥殘監控合格率99%
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市民對我市水產品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對于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特別是水產品藥物殘留監控,我市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目前,我市開展的水產品藥殘監控工作基本涵蓋了苗種生產、養殖等環節,涉及養殖、漁藥和飼料等產品,監控項目包括氯霉素、呋喃類、孔雀石綠、己烯雌酚、甲基睪丸酮、恩諾沙星、環丙沙星、磺胺類、土霉素等重點出口監控項目,確保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此外,自2003年起,我市組織制訂并實施《茂名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行動計劃》,對全市的羅非魚和對蝦二個養殖主導品種進行了藥物殘留監控,每年的6月份和9月份分兩次抽樣,送到農業部和省海洋與漁業局指定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監控結果表明,所檢測的成魚(對蝦)樣品全部合格。記者還了解到,除去年成立的茂名市漁業質量監督檢驗站,市海洋與漁業檢驗檢測試驗中心1200平方米的實驗室最近也已經正式投入運作,填補了我市海洋與漁業質檢機構的空白,將切實擔負起水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任務。
順利通過
美國FDA檢查
我市水產養殖面積近80萬畝,年產量87萬噸,年產值43億多元。但無可諱言,我市水產種苗生產環節,尚存在一些問題。
因此,去年以來我市根據《漁業法》、《獸藥管理條例》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規,開展了兩次重點針對羅非魚、對蝦養殖及種苗生產過程違法使用禁用藥物的全市性水產品質量安全綜合執法檢查行動,共檢查對蝦、羅非魚養殖及種苗生產企業70多家。結果表明,我市水產養殖的種苗生產環節,尚待進一步監控和規范,已依法對其中2家羅非魚苗種場、1家對蝦苗種場發出了整改通知書,對其中4家蝦苗場實施沒收違禁藥品并罰款處理。
通過專項整治行動,我市對蝦、羅非魚養殖及種苗生產企業生產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生產環節中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綠等違禁藥物的行為基本得到遏制。經檢驗,我市2006年第二批水產品藥物殘留抽檢合格率達到100%。
我市積極開展水產品藥物殘留監控,對個別水產養殖及種苗生產企業養殖生產中濫用抗生素、激素類藥物的現象,起到了威懾作用,并為推動加強漁業投入品管理、追溯水產品污染源頭、實施水產品市場準入等監管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促進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確保水產品出口貿易順利進行。去年9月,我市順利通過了美國FDA對水產品藥物殘留監控工作的檢查。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