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商品大蝦與用于育苗的親蝦,那個價格更高?答案勿庸置疑,當然是后者,而且兩者價格相差數倍。時至金秋,此時生產普通、二代蝦苗的種苗場開始四處尋購親本,這對塘中存有大蝦(規格為30支/斤)的養戶而言,無疑是個商機。在粵西吳陽、東海島等地,部分嗅覺靈敏的的養殖戶首先覺察到了其中商機,他們將蝦養至18支/斤,屆時既可賣大規格對蝦,亦可當親蝦出售,比普通人獲利更多。
“之所以養大蝦當親蝦賣,主要是這兩年親蝦的價格上漲快,高得很。”9月22日,吳川市吳陽鎮養戶梁充(化名)告訴記者,他今年養了兩口塘,面積近10畝,塘內的對蝦規格為19支/斤,共計1萬多斤。已有苗場前來看蝦,出價約60多元/斤,價格比商品大蝦高20多元/斤。“這個價格比較合適,我想過幾天就賣一部分。”
據了解,國內許多種苗企業生產普通苗與二代苗所用的親本,多是由市場上收購大規格的商品蝦培育而成。由于近幾年嚴重病害不斷,對蝦養殖成功率很低,大規格對蝦的存塘量十分稀少。而這兩年蝦價高張,病害并沒有打消養戶的積極性,反而有更多的人加入對蝦養殖大軍,蝦苗的需求量大增。與需求量相反的是,受到病害的影響,這兩年普通苗、二代蝦苗的親本供應數量卻一直在不斷減少,苗場競相爭搶親本資源,二代苗普通苗親本價格大幅上升。
今年年初曾上演一次親本搶購潮,可做親本的大規格對蝦價格從30多元/斤漲至80多元/斤,最高價漲到100多元/斤。湛江恒興特種飼料有限公司吳川片區業務員羅賴長就表示,這兩年當地有部分養戶選擇年初投苗,再養殖8個多月(用于育苗的對蝦需養殖8個多月才能達到性成熟),趕在當年年底出售。
梁充介紹,養大蝦的養戶選擇低密度投苗,一畝僅投放5-6萬尾蝦苗,再養殖過程中不抓蝦,等養大后最才全部出塘。他說,盡管養殖密度不高,但由于養殖密度低,對蝦的成活率高,規格也大,畝產量有1千多斤,最終的對蝦總產量并不低,產值更高,三四口塘的對蝦產值可達100多萬元。
他還表示,有的養戶選擇投放高密度,養殖過程中輪捕,最后將剩下的對蝦養成大蝦出售。“這種方式,再開始的時候密度很高,數十萬尾/畝,養殖風險高,但如果養出來,經濟效益肯定是比低密度的高很多。”
梁充表示,養殖商品對蝦一般僅需3-4個月即可達到40支/斤的規格,成本約為9元/斤,一年至少可養2造,每畝池塘一年的總產量約為2000多斤(普通池塘,高位池產量更高)。而養成大規格對蝦一年僅能養一造,每畝一年總產量為1000-2000斤,養殖成本比商品蝦略高3-4元/斤,但由于是以親本價格出售,價格比商品蝦高近一倍。他說,按照總產值算下來,養大蝦當親本比養商品蝦高約一倍。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養殖大蝦當親本賣這種方式并不適合所有的養戶。他說,目前病害頻發,而養大蝦的時間較長,需耗時8個月,風險較高,技術水平不高和資金實力弱的養戶最好不要嘗試。此外他還表示,此種方式適合近海的土池(用于親本的對蝦需在高鹽度的水中養殖),但并不適用于高位池。他說,高位池養殖密度高,每造對蝦產量可達2000多斤/畝,相比之下,經濟效益反而更高,所以他建議有高位池的養戶可不必去嘗試。
一年一造羅非魚 穩產穩收
“我養魚沒有什么秘訣,就是看管理。”談起高效養魚經驗時,廣西北海合浦的羅非魚養殖戶羅遠伸謙虛地告訴記者。說是沒有秘訣,但是在周圍的人都在搏高產、高密度的時候,他卻獨善其身,堅持一年養一造,卻也自成了一套穩產穩收的養殖模式。
高溫拌料防病 堅持干塘
羅遠伸有大大小小6口魚塘,共30幾畝,純養吉富品系的羅非魚。據其介紹,一般都是清明后投苗,是否標粗看當時的池塘的條件而定。“今年是5月4日投苗,不標粗,魚苗規格為7朝左右。”羅遠伸解釋,今年雨水少,蓄水時間比較長,也就來不及標粗了,“但是成活率仍然可以達到8成以上”。
與周邊的養殖戶相比,羅遠伸2000尾/畝的投放密度算是比較高的了。同時,還混養有20尾/畝的鯉魚、40尾/畝的鳙魚(俗稱“大頭”)、50尾/畝的鰱魚以及草魚若干。
“養殖周期一般為5-6個月。”羅遠伸介紹說,今年5月份放的魚苗,現在基本都已經長到1斤左右的規格。
據了解,今年高溫時,北海羅非魚病害也不少,但是羅遠伸的魚塘卻基本沒見死魚。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溫前他都會先做好防病措施。“高溫季節,每隔十天半個月會在飼料里拌上三黃粉等中草藥,以調理魚的腸胃。”羅遠伸介紹說,大概使用4次,每次的費用也就是100元/次。
與周邊追求短周期高產量的養殖戶不同,羅遠伸更堅持自己一年一造的養殖模式,他認為,一年一造的養殖模式,11月底清塘,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干塘曬塘,讓塘底的有機質充分地分解,對于第二年的養殖非常重要,是減少病害、降低養殖風險的主要原因。
當記者問及何時賣魚時,羅遠伸表示,現在還不是好價錢的時候。“10月底應該有較好的魚價。”羅遠伸預測,由于高溫時病害的原因死了不少魚,10月底的魚價會比現在高一些,應該可以達到5元以上。
控制投料量 餌料系數低
說到管理,羅遠伸認為,主要的還是控制好飼料的投喂量。據了解,不同的養殖階段,羅遠伸都會根據魚的生長規格、天氣等條件來調整飼料的投喂量。他使用的是蛋白含量30%的羅非魚浮水料。
“養殖前期可加大投喂。”羅遠伸介紹說,一般在魚苗長到2兩大小規格前,投喂量都會保持在5%左右。他認為,這個階段是魚長骨架的時候,加大投喂量,可提高生長速度,同時增強抵抗力等,為后期的生長抗病等打好基礎。
“魚長到2兩以后就開始減料,一般在3%左右。”羅遠伸補充道,在高溫季節,投喂量甚至減少到1.3%左右。“中秋過后,氣溫慢慢降低,投喂量也可以稍微提高到2%左右。”
按照這樣的投喂模式,一個養殖周期下來,羅遠伸初步估算,餌料系數在1.1-1.2之間,飼料成本為2.8元/斤。
另外,由于羅遠伸是養蝦出身,所以,在養殖羅非魚過程中,他也同樣很注重增氧及調水。對于增氧機的使用,他自有一套心得,“氣壓低的時候,增氧機要提前開,魚浮頭多時要及時開。”平時,中午要開足兩個小時。
“小錢不出,大錢不入。”羅遠伸認為,這樣才能減少病害風險,穩產穩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