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吃品牌、穿品牌、用品牌……市場已進入品牌時代,專家提醒,冬季吃海參進補也不例外,面對魚龍混雜的海參產品市場,消費者要想買得放心,唯有到正規的商場、挑選優質的品牌產品。
據統計,目前大連市海參養殖面積56萬畝,全市海參養殖企業(戶)已超過千家,年產量達1.1萬多噸。“從目
前海參的生產來看,一些養殖戶不同程度地存在養殖密度過大、濫用漁用藥物、隨意使用添加劑和不規范投飼料的現象”,大連市海洋漁業局養殖處處長王宏非常擔憂地告訴記者,再加上使用不健康苗種、養殖環境污染和不規范操作,直接導致海參衛生質量下降、藥物殘留和有毒物質超標等問題。
另外,有關專家指出,海參加工技術也是影響海參品質的重要因素。有些消費者認為到產地找漁民加工就是“原汁原味”,其實不然,福爾馬林定型、鍋底灰甚至是煤灰上色、反復用鹽水煮增加重量等這些在小作坊里常用的方法,外行人即使現場監督也難看出其中的貓膩。
獨特優質的資源優勢、先進的生產技術、大規模的海參鮑魚蝦夷扇貝等海珍品育苗養殖加工業務和科學的經營理念,讓獐子島漁業擁有了多項殊榮。獐子島所在的北緯39°是世界公認的最適宜海洋生物生長的緯度和海珍品原產地。而獐子島海參不僅“根紅苗正”,更值得一提的是其生產加工過程的科學和規范。其養殖采用“底播增殖”的方式,通過潛水員采捕,期間不投放任何餌料和藥物。因此,此種方式養殖的海參最接近自然狀況,可以與野生海參媲美,品質最佳,其加工的鹽漬海參鹽份小于22%、水分小于65%,完全符合大連海參相關規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