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從濰坊市海洋與漁業部門了解到,日前我市海洋與漁業局在昌邑北部沿海海域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文蛤人工增殖放流,至此,今年濰坊市共向淺海灘涂放流文蛤120噸。
人工放流是選擇適宜某種品種和區域,采取向海中人工投放適宜苗種,讓其在海中自然生長繁殖,壯大自然資源的一種方式。濰坊市北部沿海著名的萊州灣濕地灘涂綿延遼闊,面積多達67萬畝,自古以來就是多種貝類繁衍生息的黃金場地。但近些年來,由于受工農業“三廢”等陸源污染入海影響和人為的濫捕濫采,包括貝類在內的漁業資源大大減少。
為使漁業資源得到休養生息和恢復,增大優勢品種基數,濰坊市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對蝦、梭子蟹和貝類等人工放流。通過人工增殖放流,漁業水域資源量開始增加,對恢復濰坊市近海日漸枯竭的漁業資源起到了很大作用。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