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經過在青海對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川陜哲羅鮭近兩個月的考察,日本北海道大學水產學部部長原彰彥教授與中國海洋大學張秀梅教授等專家最近得出結論:現僅存于青海省果洛州瑪柯河的川陜哲羅鮭的生存環境也十分令人堪憂。
川陜哲羅鮭又名虎嘉魚、貓魚,屬冷水性魚類,是中國大型土著鮭魚類,也是青藏高原邊緣山區唯一的哲羅鮭屬珍貴魚類。據魚類學家分析,川陜哲羅鮭是第四紀冰川時期由北方擴散而來,冰期結束后停留在海拔較高、水溫較低的河流中生存下來,并成為現在的一個獨立物種,它是歷史上氣候變化的一個有力物證,在研究動物地理學、魚類系統發育與氣候變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該魚原也分布在原陜西、四川的川陜哲羅鮭,但絕大部分已絕跡,現僅存于青海省果洛州的瑪柯河,目前該魚已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今年10月中旬,日本北海道大學水產學部部長原彰彥教授與中國海洋大學張秀梅教授來青海開始考察川陜哲羅鮭保護工作。此次實地調查表明:由于瑪柯河自然環境的惡化及人為活動的加劇,使得川陜哲羅鮭棲息水域污染,產卵場嚴重萎縮,產卵洄游通道被阻斷,造成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現也已處于瀕危境地,其生存境況眼下十分令人堪憂。專家們呼吁,保護珍稀的川陜哲羅鮭迫在眉睫,應得到社會高度關注。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