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核心提示]
兩年前沈城街頭悄悄地冒出了一批海參專賣店,到了今年春天,驟然達到200多家。海參店多了,沈陽的“食參族”也隨之增多,許多白領、工商業人士已經把海參納入早餐食譜。
但同時,我們也不能不擔心如此眾多的海參店會不會也如“土渣餅”般曇花一現。記者連續幾天對此調查采訪,發現這個行業商機與困惑并存,許多經營者已經開始打退堂鼓。
同一條街黃了3家專賣店
沈陽市勝利大街的門市房幾乎沒有空閑著的,張晴(化名)女士經營麻將機感到已經賺不到錢了,于是在今年5月開了一家“海參專門店”。
開這種店實在太簡單了,買3個冰柜,再請兩名能說會道的女營業員,生意就算開張了。可是半年后她發蒙了,十多萬元投入被“套牢”了。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她的專賣店,張晴哭喪著臉告訴記者:“大連的朋友說現在賣海參最來錢,用20多平方米房子開個小店,1個月少說也能賺3萬塊錢。我回沈陽一看,大街小巷遍地都是海參專賣店,想必沈陽人吃海參就像買根胡羅卜似的。”整個店面裝修和設備花了4萬元,人家要的“加盟費”5萬元,她又進了5萬元的各種干參、鮮參,生意立即開張了。
“賣海參遠遠比賣羅卜難。”張晴學會了介紹產品、發泡干參等之后,她發現市場上已經有許多人開始出兌、轉讓這種專賣店,她也不得不在店鋪干起副業。“我們干晚了,到現在一點都沒有賺到錢。我懷疑自己有點給人家揩屁股的感覺。”張晴說,她所在的勝利大街原來有十多家專賣店,最近已經黃了3家了,她也打算出兌,可是沒人要。
500克干參可獲利千元
據工商部門介紹,早在今年3月份,沈陽市突然冒出100多家海參專賣店,加上過去就有的老店,全市保守估算也能達到200家。海參的誘惑在哪里?他們說:高額利潤和海參的神秘感。
“海參曾經被比喻為‘唐僧肉’。”張晴說,海參是一種低脂高蛋白的食品,營養豐富。
海參為什么一下子在城市就“火”了起來?記者以準備開加盟店的方式連續接觸了許多大店的老板,他們坦然告訴記者說這里有3層謎底:一是海參一直是在海產品專營店或者高檔飯店才有的奢侈品,老百姓對它有神秘感。現在海參專賣店出售鹽漬海參、干海參和速凍即食海參,拉近了海參與老百姓的距離。二是高額利潤的誘惑,干參每500克價格從3000多元到9000多元不等,即使打八折出售也有1000元左右利潤;速凍即食海參的銷量最大,人們直接就可以食用,平均每500克賣300元,但也有30元到50元的利潤。三是包裝后的海參成了時尚禮品,150個頭的干參至少要3500元。
業內自曝賣青參沒手續
海參的優劣好壞外行人很難分辨。目前,沈陽市場的海參多數都打著大連、長海的字號。張晴講述了內情,由于長海海參的名氣已經打造出來了,所以其他地區的海參也都借勢使用“長海”這個牌子,反正沒有人檢查,購買者更是看不懂。
在張晴的柜臺里,擺放一些顏色青黑的海參,她說這是來自日本的青參。日本的青參怎么標注著產地“長海”?她笑著說:“沒有手續呀!怕有人來檢查時罰款。這些青參是朋友從大連弄來的,每公斤1400多元呢。我們再用有名氣的廠家包裝盒包裝一下,誰也不知道是哪里出產的。”
據介紹,目前干海參有行業標準,而即食海參以及海參附屬產品如營養液、海參膠囊等都沒有行業標準,這使得監管部門進行市場監管時無據可尋。而且,由于海參專賣店多數都是獨立門市,平時幾乎沒有監管部門進行檢查。
海參重蹈“土渣餅”覆轍?
遍地開花的“海參專賣店”,使人很快就聯想到今年在沈陽盛行一時的“土渣餅”。它會不會如“土渣餅”般曇花一現呢?
在太原街一家專賣店里,老板已經很少來照看了。營業員說:“賣海參一是要有路子,二是要舍得搭錢。咱家一直沒有機關、企事業單位團購購買,靠零售還不夠房租錢;另外,給大酒店、賓館送貨人家都壓錢不結算,咱老板壓不起。”
如何避免“海參店”重蹈“土渣餅”的覆轍?沈陽市工商局相關市場部門指出:海參市場的生產企業和經營者應建立一個維護和發展市場的條約,以倡導平價銷售,拒絕暴利,減少中間環節,樹立名牌意識。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