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高郵市郭集鎮是著名的水產之鄉,也是江蘇省無公害淡水魚類、蟹類產地。養殖戶李金田承包養殖的14畝魚塘年年高產豐收,可是,使用一種飼料后,李金田的煩惱不斷。
之后,通過江蘇省有關水產專家鑒定后,發現這種飼料中含有國家明令禁止的“喹乙醇”成份。日前,李金田向記者傾訴了他的煩惱。
12月4日,記者來到高郵市郭集鎮郭集村李金田家,李金田告訴記者,2004年,他在承包的14畝魚塘里共放養了3萬多條鯽魚苗和500尾鰱魚苗,投喂的飼料是高郵市眾大飼料廠生產的配合魚飼料。經過一段時間飼養,老李發現魚的生長速度比較快,每條魚生長到1斤。年底,他發現撈上來的魚死了約150余公斤,這讓他感到很納悶,但他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
2005年,李金田還是繼續使用了眾大飼料廠的配合飼料喂養魚苗。年底,李金田發現起網上來的魚有些不正常,跳動劇烈,出水后短時間內魚表體充血發紅,在運輸過程中,魚兒大量死亡(如圖)。魚販子從李金田買的魚運到水產品批發市場后,幾乎賣不掉。
李金田很是著急,向當地水產專家咨詢,得到的結果令他吃了一驚。原來,飼料中添加了禁用魚藥“喹乙醇”。之后,李金田找出眾大飼料廠提供的配料單才發現,廠方從2004年開始就少量添加了“喹乙醇”,2005年又大量添加了“喹乙醇”。
于是,李金田從2006年初,改用其他廠家的魚飼料。喂養一段時間后,魚的病情和癥狀并未得到好轉,主要原因是“喹乙醇”中毒太深,累計魚死亡數量約有8000多斤。
這讓李金田和家人著急不已。李金田告訴記者,他向農林局反映情況后,該局水產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他,眾大飼料廠同意以2萬元作為補償,但李金田認為,2萬元與自己的損失相差太多,拒絕這樣的結果。對此,李金田說,事后眾大飼料廠否認了清單上“喹乙醇”的說法,稱只是寫上去而已,飼料中沒有真正添加“喹乙醇”成份。
今年6月30日,李金田將養殖的草魚、鯽魚送至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進行診斷和鑒定,經過核查養殖戶提供的原始飼料配方,發現其使用的飼料中添加了“喹乙醇”的劑量為200mg/kg左右,與由我國農業部漁業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南京)2006年9月30日出具的飼料“喹乙醇”含量的檢測結果基本吻合。通過鑒定,進一步證實眾大飼料廠銷售的飼料中“喹乙醇”含量為226.4mg/kg,是檢出限的4528倍。
12月5日,記者來到高郵市農林局。記者電話聯系上了負責水產執法大隊長劉寶喜,他告訴記者,他們曾對眾大飼料廠調查過,但未發現該廠生產的飼料中含有“喹乙醇”成份,李金田養殖的魚死了,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與眾大飼料廠有關。記者隨后來到高郵市眾大飼料廠,只見廠門緊鎖著,知情人說,由于現在不是生產季節,工廠就停產了。
由于討不到說法,李金田于是向揚州市司法局申請了法律援助。11月28日,李金田在揚州市司法局及揚州石立律師司務所梅錦斌律師的幫助下,向高郵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