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日從廣東檢驗檢疫局獲悉,應香港有關方面要求,內地活塘魚已于昨日提前恢復供港,比預定的22日提前了7日。
港方肯定檢疫局工作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李長江局長“盡快恢復,條件具備抓緊恢復”的批示要求,及廣東省省長黃華華的有關批示要求,廣東檢驗檢疫局近日來積極與香港有關部門溝通,并認真做好廣東供港活塘魚業界的工作,促使內地活魚能提前恢復供港。首批恢復供港的活魚定于昨晚在中山裝船,今日凌晨將抵港。從番禺供港的活魚則會在明天早上裝運,經陸路(文錦渡)供港。
廣東檢驗檢疫局近日來對有關注冊場和檢驗檢疫部門的檢驗及監管情況進行了反復核查,結論是:注冊場能夠守法經營,檢驗檢疫部門監管到位,嚴格按照程序落實檢驗,沒有發現違規行為。同時,除檢測孔雀石綠外,還按粵港兩地檢驗檢疫部門的協議,增加了氯霉素和硝基呋喃的檢測。港方對廣東檢驗檢疫局從源頭抓好供港食品的檢驗檢疫監管,確保兩年來8萬多噸供港活魚未出現任何質量問題表示肯定。
供港活魚新增兩項檢測
據悉,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同意對四種渠道(內地注冊養殖嘗本港產、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以及走私)入港水產品一視同仁,并承諾在半年內對來自內地注冊養殖場以外的其他三種渠道入港的水產品立例管理,特別要加強對非法入港水產品的打擊力度。同時,港方同意加強對內地出具的衛生證書的管理,不讓不良商販因大量銷售非法入港魚而讓內地衛生證書復印件做“替罪羔羊”事件發生。
在原檢孔雀石綠的基礎上,供港活魚還將新增加硝基呋喃(判定標準1.0ppb)和氯霉素項目(判定標準0.3ppb)的檢測。
經過多日來的溝通協調,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還表示,將盡快做好恢復香港漁業界信心的工作,特別是盡力恢復香港市民對食用內地魚的信心。據悉,內地海產品已于12月13日起陸續供港,當日共輸出26噸,未來將每天維持在30噸左右。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