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上海“多寶魚事件”的調查結果近日公布,在養殖過程中違規用藥的3家山東水產養殖企業受到處罰,相關產品被監督銷毀。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香港在兩個桂花魚樣本中檢出孔雀石綠,內地淡水魚暫停供港。
從福壽螺到多寶魚、桂花魚,今年以來,百姓餐桌上常見的水產品屢屢出現“含藥”“帶蟲”“致病”等風波,水產品質量安全為何警鐘頻響?
水產品安全事件接連發生
備受關注的“多寶魚事件”終于有了說法:農業部27日通報,經檢測確認,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先進養魚場、山東省煙臺百佳水產有限公司和山東省日照市泰達水產養殖場,在養殖過程中違規使用了氯霉素、孔雀石綠、硝基呋喃類等違禁獸藥。目前,這3家企業及其產品已受到停止銷售、監督銷毀和罰款等處理。
多寶魚學名大菱鲆,原產歐洲,屬于名貴的低溫經濟魚類,1992年引入我國后人工養殖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國內多寶魚的養殖面積已超過500萬平方米,年產量約為4萬噸。
11月17日,上海公布的一項抽查結果顯示,申城市場上銷售的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現象嚴重。所抽的30件樣品全部被檢出含有違禁藥物,部分樣品還同時檢出多種禁用漁藥殘留。
這一消息迅速在各地引起連鎖反應。山東、遼寧、浙江、天津等沿海省市立即組織對當地水產養殖業進行督查;北京、太原、香港、廣州等地相繼宣布,暫停銷售多寶魚;包括上海在內,許多城市的多寶魚市場遭到重創,銷量及價格一路猛跌。
農業部通報稱,氯霉素、硝基呋喃類藥物是人用藥品,早已列入我國的《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孔雀石綠也屬于禁用獸藥。但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將違禁藥物銷售給養殖戶使用。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違禁藥物的來源進行追蹤調查。
就在農業部通報的同一天,香港特區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了蛋類及淡水魚樣本的最新化驗結果。結果顯示,在18個不同種類淡水魚樣本中,有兩個桂花魚樣本被發現含有微量的孔雀石綠。
為慎重起見,香港方面全面停售40多種內地供港淡水魚。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官員則表示,目前,相關部門已經采取了加強對進口活魚的檢測等措施,希望有助于消除市民對食魚的疑慮。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