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對企業和產品的各類抽檢覆蓋率達到95%以上,省級產品質量抽查批次合格率91%以上,產品質量指數穩定在95以上,規模以上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3.5%,不出現區域性產品質量問題和大的質量事故。記者昨天從市質監局獲悉,為促進舟山水產加工業又好又快發展,質監部門日前出臺了專項實施意見,制定了質量水平、名牌爭創、市場準入、特種設備、基礎管理、檢驗檢測、節能消耗等七個方面的產業質量提升目標,明確了18項量化指標,并力爭于年底全部達標。
據質監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我市支柱產業之一的水產加工業近年來穩步發展,去年全市水產加工業實現產值150.3億元,同比增長14.7%,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9.7%;有水產加工法人企業近400家,較大規模塊狀水產品加工園區6個,產值上億元企業32家;擁有中國名牌產品1個,浙江名牌產品25個,舟山名牌產品17個。但相對而言,我市的水產加工企業規模總體還是偏小,規模以上企業只占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產品以冷凍水產品為主,產業鏈較短,精深加工率不到40%,被認定為水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的只有36家,僅占企業總數的9%;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低,還未形成區域品牌優勢。特別是企業質量基礎工作薄弱,全市通過市級以上計量檢測體系考核的企業僅占規模以上企業的9%,通過市級以上標準化良好行為認定的企業僅占規模以上企業的7.5%;達到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企業僅占規模以上企業的3%。
通過這18項量化指標的實施,力爭新增中國名牌1個、浙江名牌4個,確保舟山名牌10個;力爭85%以上的規模企業達到或接近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水產品方面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有1項能夠立項;年度特種設備定檢率達100%,工作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100%;力爭中小企業達到計量檢測能力確認同比增長10%,建立1~2家質量管理示范企業;水產加工企業計量檢定校正測試能力覆蓋率達到100%,企業出廠檢驗及委托檢驗率達到95%等。
“對指標進行量化,是為了整體提高水產品的質量。為確保這些量化指標能在年底全部達標,我們還專門出臺了具體措施。”據市質監局質量處負責人介紹,質監部門將通過名牌培育、標準、計量檢測、政策、預警、信用等6大體系建設,加大水產品的名牌分類培育力度,加強對水產行業技術標準體系課題研究和水產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含量檢測方法研究等,促使舟山水產加工企業做大、做精,整體質量得到提升。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