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樅陽縣水產業以實施漁業富民行動為抓手,以增加農(漁)民收入為核心,以推進水產產業化進程為重點,連續7年獲安徽省漁業致富工程綜合考評一等獎(先進縣),年上繳地方水產稅費2000多萬元,水產業已成為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漁)民收入的支柱產業和財源產業。
今年以來,樅陽水產良種實際生產能力較“十五”末提高30%以上,主要養殖品種良種覆蓋率在80%以上。陳瑤湖水產良種場通過市級驗收,成為市場水產良種場。白蕩湖省級水產良種場生產的良種除滿足縣內漁業生產的需要外,還適量銷往周邊市縣。
該縣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模式,用標準化組織生產,保持水域灘涂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全縣現已初審通過部級漁業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1個,省級漁業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2個,核心區養殖面積10萬畝。充分發揮漁業資源、特色品種、良好的水域環境等優勢,結合體制創新、政策引導,拓寬農(漁)民增收領域。陳瑤湖千家萬戶聯動,股份合作開發。高橋村一戶一股,成立了漁業協會,陳瑤湖的產值由過去的10多萬元增長到現在的1000多萬元,利潤增長了幾十倍,除每年上繳承包金130萬元外,每戶分紅已連續多年保持在2000元以上。菜子湖天然水域開發,縣里本著“先自主開發,后規范管理提高”的原則,近兩年以沿湖周邊的能人、大戶領銜,吸納周邊群眾入股,實行攔網養殖10萬畝,總股份265股,年新增漁業收入3000萬元,大股分紅5萬元以上,推動了區域性特色經濟的再發展。預計全年全縣漁民人均純收入較去年增加2000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