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日,記者從鄂州市水產局獲悉,在近期舉辦的第四屆中國農產品博覽會上,武昌魚系列加工制品一舉奪得三項大獎。這是繼武昌魚原產地證明商標落戶鄂州之后,武昌魚故鄉做強武昌魚產業的新跨越。
武昌魚又名團頭魴,是梁子湖最著名的特產,經偉人毛澤東“又食武昌魚”著名詩句的傳頌名聞天下。然而,過去的武昌魚卻因產量、市場等限制,難以從湖北“出閣”。為了使武昌魚“游”出湖北,鄂州市多年來集合水產資源優勢,逐漸形成并實施了一套特有的品牌戰略。
擴大養殖規模是做大武昌魚的基礎。為此,鄂州市加快建設了50萬畝無公害水產板塊,投資230萬元的湖北團頭魴原種場改擴建項目,成為農業部正式授牌的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武昌魚原良種場建設項目。該項目通過親本魚池、魚種池和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建設,成為團頭魴種質資源保護、向社會提供大批量正宗的團頭魴親本和苗種的基地。如今的鄂州漁民戶戶都在養殖武昌魚,以武昌魚為龍頭的鄂州水產品,今年產量將達到21.6萬噸,實現產值18.5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也可望超過7300元。
為了讓武昌魚盡快形成規范化和標準化生產,鄂州市將該市設定的全省第一部地方農產品質量標準——紅尾魚加工制品系列標準,運用到武昌魚加工行業,使這個地產名品的工業化加工站達到了較高的起點上,同時還向國家工商總局申報武昌魚原產地證明商標,并獲核審通過。
質量是打響品牌的保證。鄂州市28家大中型生產企業圍繞“超市加工”組織生產,全部申請了ISO產品質量標準認證,武昌魚食品工貿公司申請并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和歐盟認證,同時進行武昌魚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曾兩次參加北京博覽會的梁子島水特產工貿有限公司,實現了武昌魚食品多樣化加工,長嶺李氏食品加工廠開發的武昌魚罐頭系列產品,剛擺上超市貨架就受到消費者青睞。
為了讓武昌魚快速打開市場,該市水產局將水產加工與市場銷售緊密結合,主動融入武漢城市圈。在武漢設立了3個武昌魚加工制品專營點,在北京等34個大中城市設立了營銷窗口。在北京的鄂州人還專門開了一家夏成茂武昌魚專營店,將北京的武昌魚市場做得紅紅火火,每年向北京市民餐桌提供50萬尾鮮嫩味美的武昌魚。
如今,大規模的武昌魚養殖不僅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為武昌魚加工業提供了資源。目前,鄂州市的20多家企業分別推出罐頭武昌魚、豆豉武昌魚、極品武昌魚、麻辣武昌魚、蔥香武昌魚等11個系列品種,全市今年銷售武昌魚已達8.5萬噸,產值達11億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