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5年1月的一天,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鎮的牡蠣養殖戶胡春波一大早就趕到他的養殖區準備收牡蠣,但眼前的情況卻讓他倒吸了一口涼氣,原本用來養牡蠣的繩子竟然少了好幾條。
牡蠣養殖戶 胡春波:“小偷偷走了,還要把牡蠣全部偷走。就是這樣子的繩子它一刀割斷了,割斷了我們損失很大了,就一串1000多塊。”
牡蠣被偷了?其實不僅胡春波一個人有這樣的煩惱,莼湖鎮幾乎所有的牡蠣養殖戶都在同一時間發現了自己的一部分牡蠣不見了,恐慌一時間散播開來。養殖戶們開始紛紛議論,到底是誰在牡蠣正肥的時候對他們下了手。
牡蠣養殖戶 王忠培:“沒有人管起來,其他作業的進來了,就割掉了。”
原來是一些外來的漁船看中了他們養殖區里的牡蠣和其他海產品,趁晚上養殖區無人看管的時候,就偷偷的割斷了他們用來掛養殖牡蠣的橡皮筏的繩子進行捕撈。
正在莼湖鎮的牡蠣養殖戶們為牡蠣的生產安全操心費神的時候,幾乎在同一時間,寧波一家報紙上的一篇“牡蠣檢測出傷寒病菌”的報道又讓莼湖鎮的牡蠣生產雪上加霜。
莼湖鎮委員會書記 方國波:“影響是非常大的,幾乎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鎮盛產一種牡蠣,個頭小,味道鮮美,號稱海底牛奶。而這種牡蠣又以吉奇村產量最多,因此也被稱為“吉奇牡蠣”。
2005年1月,是正是吉奇牡蠣銷售最火暴的時候,那篇關于“吉奇牡蠣檢測出傷寒病菌”的報道似乎在一夜之間讓莼湖鎮的牡蠣全部滯銷。養殖戶王仁南就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牡蠣養殖戶 王仁南:“損失大約我一個人,要損失,差不多要損失五六萬吧。”
報道的出現,讓莼湖鎮的牡蠣養殖戶難以接受,誰也沒有想到,祖祖輩輩都在養殖的牡蠣竟突然檢查出了細菌。
牡蠣養殖戶 程阿存:“我只有搞這個東西,我如果不養了,我沒有生產東西了,沒有搞什么東西了。”
痛定思痛,牡蠣養殖戶們在著急的同時也想盡一切辦法來尋找問題的根源所在。他們和鎮政府一起到有關部門進行樣本檢測,檢測的結果卻出人意料。
莼湖鎮委書記 方國波:“我們是對這個情況,送有關部門進行檢驗,是不是有這種傷寒的病菌,結果發現沒有,我們這個原產地沒有,是在流通過程當中發現了那個傷寒病菌。”
直到這個時候,莼湖鎮的牡蠣養殖戶們才明白,原來當初大家各養各的,由中間商收購,在流通的過程中用水浸泡牡蠣增加分量,正是因為中間商用來泡牡蠣的水質不好,導致牡蠣被染上了傷寒病菌。盡管鎮政府也想盡了各種辦法來澄清,但報道一出現,所產生的影響就難以抹去,莼湖鎮的牡蠣還是滯銷了。
牡蠣養殖戶 程阿存:“著急的很,飯沒有吃了,賣不出去,飯沒有吃了。”
那段時間,莼湖鎮13000畝的牡蠣都被擱淺在了海里。如果不解決流通環節泡水的問題,類似的事情就還會發生。那牡蠣要賣給誰,怎么賣才好呢?大家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一個人。
她是被當地牡蠣養殖戶稱為銷售能人的牡蠣經紀人朱君玉。
奉海牡蠣專業合作社社長 朱君玉:“挖出來的吃效果最好,最新鮮,我吃一個。”
朱君玉也是莼湖人,她在寧波水產市場上做了9年的牡蠣銷售生意,積累下了不少客戶。
奉海牡蠣專業合作社社長 朱君玉:“我的是不愁賣的。”
記者:“為什么?”
奉海牡蠣專業合作社社長 朱君玉:“就是年份多了,八九年了,老客戶就固定下來了。”
當鄉親們找到了朱君玉幫忙銷售牡蠣時,她也覺得義不容辭,她把當時滯銷的牡蠣低價收上來,再低價賣出,盡管價格便宜,但對于牡蠣養殖戶來說,那也比分文不收好得多。于是,大部分牡蠣養殖戶都選擇把滯銷牡蠣賣給了老鄉朱君玉。
牡蠣養殖戶 王仁南:“那一年我們報紙登了以后,我們那一年損失最大了,沒人要了,就靠他一個人賣了,朱軍玉那一個人賣了。”
奉海牡蠣專業合作社社長 朱君玉:“賣不掉的也有,沒有幾天,可是多數的都賣掉了。”
這樣的銷售方式,讓牡蠣養殖戶看到了解決牡蠣在流通環節中被泡水這個問題的方法。于是,就向鎮政府提出了成立牡蠣合作社,讓朱君玉當社長的想法。
莼湖鎮委書記 方國波:“提議我們鎮里支持鼓勵發展這個農業合作社,所以成立了一個牡蠣合作社。”
朱君玉負責銷售社員養殖的全部牡蠣,以客戶預定的方式,按需求量賣牡蠣。她每天按照客戶的預定量從社員那里平均收購合格的牡蠣,再直接運到市場上賣出,這樣既避免了牡蠣中途被泡水的問題,又給社員們省下了跑市場的成本。
奉海牡蠣專業合作社社長 朱君玉:“一年攤位費一萬元是不是,還有車錢,車錢一天25元、30元,一個月750元,那也是費用。”
牡蠣養殖戶 王長其:“省下了,是省下來了,我們自己去還有路費,什么攤位費,我們攤位根本沒有,她在寧波市場已經足足十多年了。”
而社員在養殖上也有一定標準,那就是牡蠣一定要夠個頭,沒有其他雜質,而這樣的牡蠣在市場上則格外好賣。
牡蠣養殖戶 王仁南:“養好以后把肉銷到外面去,那么我們的價格可以升高了。”
在牡蠣銷售旺季,每天晚上9點,朱君玉都要帶著她白天收上來的牡蠣到寧波水產品市場上銷售。因為莼湖鎮的牡蠣有了銷售上的保護,在2006年末牡蠣剛開始上市的時候,價格就比過去高出許多,曾經只能賣14到16元一公斤的牡蠣,現在賣到了18到22元一公斤。
記者:“今天帶來了多少斤?”
奉海牡蠣專業合作社社長 朱君玉:“我今天帶來了500斤。”
記者:“賣得掉嗎?”
奉海牡蠣專業合作社社長 朱君玉:“賣得掉。”
記者:“多少錢一斤?”
奉海牡蠣專業合作社社長 朱君玉:“11元。”
舟山客戶 沈曙輝:“我們的貨都到寧波來拿的。”
記者:“多少錢買她的?”
舟山客戶 沈曙輝:“11元。”
記者:“每天需要多少?”
舟山客戶 沈曙輝:“我,好幾百斤了。”
銷售上的問題是解決了,可是偷盜牡蠣的現象卻依然猖獗,牡蠣養得再多,破壞搞得多了也是虧本生意。這個時候,一個叫胡亞軍的養殖戶提出了也要辦合作社的想法。
永興牡蠣專業合作社社長 胡亞軍:“合作社起作用就是把下面的牡蠣要管理好。”
很快,鎮政府也同意了胡亞軍的提議,再為牡蠣的安全成立合作社。并且還出資給這個合作社雇傭船只和人員保衛莼湖鎮13000畝牡蠣養殖區的安全。
永興牡蠣專業合作社社長 胡亞軍:“下面只有一條船,一條就是船兩個人, 24小時在下面。”
現在,莼湖鎮有牡蠣養殖區13000畝,從事牡蠣養殖的人員有1120人,主要銷往浙江市場,及廣東福建等地區,年產值約7000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