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多寶魚事件刺激行業協會參與協調“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
無論前段時間有關多寶魚的報道“炒”起多少泡沫,當這些“泡泡”破滅后,沉淀在公眾心底的一個問題并沒有消失:魚,到底還能不能吃?春節年夜飯,還要不要那道傳統的“年年有余(魚)”?
今天下午,農業部舉行第一場“定時定點”新聞發布會。雖然發布會只是例行地介紹一些相關情況,但多寶魚在媒體這里并未“失寵”,記者窮追不舍。顯然,對多寶魚的監管已被視為對整個水產品監管的標志。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得知,農業部漁業局近日將再組織6個督察組,分赴水產品主產地區督察各地落實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的情況,確保春節期間水產品安全供應。
一條魚重返餐桌,百姓在伸箸欲食之時,不一定會多想。但記者了解到,為推動多寶魚重返市場,農業部和各地漁業部門等相關方面付出了許多努力,一方面嚴格控制多寶魚藥殘問題,確保上市產品質量安全。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摸索出一套“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新模式。
“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模式欲真正實行,行業協會就需要發揮重要的組織和協調作用。多寶魚事件后,產銷兩地一些漁業協會在引導企業加強自律的同時,積極向政府反映企業真實情況,提出行業發展正當合理要求。中國水產與流通加工協會組織幾十家企業聯合發出“健康養殖,規范養殖,誠信經營”的倡議書和承諾書。
為了保證上市多寶魚的質量安全,明確相關責任,目前各地一般都采取簽訂“廠場掛鉤”協議方式,即養殖企業與經銷商、養殖協會與經銷商、協會與批發市場、批發市場與市場經營戶之間簽訂掛鉤協議。比如,山東省兩家多寶魚養殖企業分別與上海4家經銷商掛鉤,協議規定如果山東多寶魚在上海市場被檢測出違禁藥物殘留超標,雙方根據具體情況,分清原因、責任,由責任方承擔處罰責任和經濟損失。
目前,遼寧興城多寶魚進京統一由興城漁業園區養殖協會組織管理,產品上市前7天由協會派專人進行抽樣檢測,并出具產地證明、檢測報告及其他資質證明。產品運至北京需要6小時,由協會指定運輸車輛,并派專人押車,以確保運輸環節質量安全。上海、廣州……正如今天農業部一位相關負責人所言,多寶魚事件說明,水產品安全監管只靠政府部門,不行。
如今多寶魚真的成了“寶”。據了解,重返市場的多寶魚多來自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的企業和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除了好品質必然高價格外,運輸成本、檢測成本的增加也導致價格上漲。上海、北京兩個市場多寶魚批發價均由以前的60至70元/公斤上漲到100至110元/公斤。盡管如此,一些高檔飯店仍在逐步增加進貨。據記者了解,隨著越來越多的放心多寶魚進入市場,價格將有下調空間。
“我們吃的不只是多寶魚。市場上還有很多種類的水產品。我希望它們都能放心吃。”新聞發布會后,在附近一超市的水產品賣場旁,一位大媽如此回答記者關于多寶魚的提問。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