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完成搭載“蛟龍”號進行載人深潛5000米海試任務的向陽紅09船,返航青島港;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綜合樓及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即將投入使用;我國唯一獲準裝船的船舶壓載水處理裝置在青島誕生;青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即將出臺;一個接一個的喜訊,無不預示著青島打造中國“藍色硅谷”的宏大設想,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今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根據規劃,將以青島為龍頭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 “這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指出,“舉全市之力,打造中國的“藍色硅谷”!青島要成為海洋科研成果的孵化區、產業發展的聚集區,成為海洋科技的研發中心、科研人才的集聚中心,成為國家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走向深海的橋頭堡。” 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 青島有近海海域1.22萬平方公里,綜合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立足“藍色硅谷”目標,青島將重點設立國際海洋科研中心、海洋新興產業技術發展中心、深遠海與海洋前沿技術研發中心、海洋生態保護區4個功能區。今年8月,位于青島即墨鰲山衛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標志性建筑 綜合樓及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已投入使用。這是國內海洋領域內唯一一個國家實驗室,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5支“國家隊”共同組建,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我國海洋領域最主要的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海洋科技創新成果基地。 未來5年,青島將投資6000億元重點建設300個項目。其中包括:籌資100億元設立國內第一支藍色經濟發展基金,重點推動國家深海基地、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中試基地、海洋科考船等一批海洋科技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啟動海洋儀器儀表裝備制造、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等一批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突破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海洋儀器儀表裝備制造、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等一批關鍵技術;以科技進步帶動海洋漁業、船舶制造等傳統海洋產業的升級和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裝備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形成海洋科研成果“孵化中心” 發展藍色經濟,青島將從傳統產業向新興海洋產業特別是優勢產業轉變。 今年2月份,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我國唯一獲準裝船的船舶壓載水處理裝置在青島誕生,一期產業化項目將達到年產500臺壓載水處理裝置的能力。 目前,我國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 青島百發海水淡化項目正加緊推進,青島將成為我國第一個在生活用水上進行海水淡化產業化的城市。 在海洋生物醫藥領域,青島已成為我國新興的海洋新藥及海洋生化制品研發和生產基地;在海洋新材料領域,青島是世界最大的海藻加工生產基地和國內重要的艦船涂料及功能材料科研生產基地。青島正在形成一個能量空前巨大的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孵化中心”。 根據規劃,未來幾年青島將依托海洋科技力量,完善海洋科技信息、技術轉讓等服務網絡,在海洋藥物、海水淡化、海洋水產育種育苗、深海研發等領域形成一批創新成果,打造面向深海科技研發、深海資源調查、深海裝備研制以及服務等領域的開放式國家級平臺,以這些基地為基礎,推動一批又一批的海洋科技高端成果實現產業化。 在“藍色硅谷”內,青島還將建設高新技術項目產業化基地、海洋產業技術示范基地,促使海洋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產業優勢。 匯聚一流海洋科技人才 打造“藍色硅谷”,人才是關鍵。青島圍繞“藍色硅谷”建設,正在努力聚集各類海洋科技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 今年7月,青島召開中國青島藍色經濟國際高端人才項目洽談會,搭建起國際海洋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臺,廣泛吸納國內外海洋科技英才。 圍繞打造“藍色硅谷”,青島將實施“人才強海”戰略,引進培養一大批深海資源開采、深海生物資源利用、微藻生物質能源開發等領域的科研人才,打造海洋前沿技術科研團隊;引進培育建設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及儀器裝備等領域高水平研發人才,打造海洋重點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團隊;培養一批掌握工程技術、熟悉生產管理和精通市場運營的復合型人才,打造海洋產業應用開發人才團隊。以海洋人才市場為交流對接平臺,未來的青島將成為東北亞地區的海洋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