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渤黃海區域海洋管理框架與運行機理
1. 獨特的自然條件:區域管理的形成基礎。整個渤黃海區域處在5個緯度內,具有相似的氣候特征和災害特征,海洋生態環境相關。該區有多條大河流入,注入大量豐富的營養物質,同時又有周邊陸上工廠、農田、城市等大量排污。這些狀況構成了自然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又相對獨立的管理區域。
2. 圈極化的社會經濟:區域管理的戰略地位。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環渤海經濟圈的形成要求必須從區域的角度看待渤黃海的海洋管理問題。渤黃海區域這個“環”不僅連接了我國的“三北”及華中廣大的內陸,而且面向廣闊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其發展潛力、戰略意義和地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渤黃海區進行區域海洋管理有利于發揮區域經濟優勢。同時,雄厚的海洋經濟實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也是渤黃海區域海洋管理形成的現實經濟基礎。
3. 海洋的統一性:區域管理運行的屬性要求。海洋環境的污染和損害是不受行政劃界限制的,污染會擴散到其他地方;海洋生物資源的流動性,造成對海洋生態環境的養護保全管理,按行政區劃分別管理難以奏效;生態的破壞不僅影響破壞行為產生的局部海域上,還會影響整個區域生態系統和環境。由此看出,按照行政區劃劃分的行政區域——省、市的海洋管理和依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的行業管理都不能代替區域海洋綜合管理。海洋區域的海洋屬性要求區域海洋管理,從區域的角度、從生態系統的觀念、從更大的范圍和空間進行規劃和治理更符合客觀規律。
4. 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區域管理實施推進的情勢。近年來,黨中央、全國人大和國務院十分重視海洋管理工作,中央領導多次批示要求加強海域管理和海洋環境保護工作,若干部門也出臺了許多重要法規與政策。因此,推進渤黃海區域海洋管理已經具備強大的政策支持。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正確決策下,我國的海洋事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興旺景象,海洋管理工作也上了一個臺階。因此,在這種強有力的政策情勢背景下,強力推進渤黃海區域海洋管理將能夠得到國家有效的政策支持。
5. 機構設置:區域海洋管理的主體定格。在渤黃海區域國家已設置了法定的區域性海洋管理機構,進行渤黃海區域海洋管理具備了機構設置條件。渤黃海區域海洋管理體制的建立最早是20世紀60年代,為了適應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加強對海洋工作的管理,經專家提議,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國家海洋局,并于1964年成立了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負責渤黃海區域的海洋工作。1988年、1995年、1999年中央編制委員會三次下達國家海洋局的“三定方案”,對北海分局的“三定”做了明確規定。
二、強化渤黃海區域海洋管理的戰略必要性
1. 利益多元化與區域海洋管理整體性要求。利益的多元化加快了渤黃海區域海洋管理的形成。行業管理或地方政府大多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區域海洋管理則從區域發展的整體利益出發,超越了地區和行業的界限。有些問題并非一二個城市或部門所能解決,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區域管理機構,跳出各自的狹隘利益,站在渤黃海區域海洋的高度,以整體利益支配其在區域內的生產、生活和經濟活動,逐漸形成區域整體。從區域管理的角度出發調整現有產業和行業,對生產力進行合理布局,提高區域綜合效益。因此,只有進一步推進渤黃海區域海洋管理,堅持整體性原則,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才能使渤黃海海區形成牢固的區域整體,統一資源的開發和管理,避免開發利用過程中的浪費和破壞,以期實現規模效應,實現最大收益。
2. 區域本位與可持續戰略發展的要求。可持續發展是區域海洋的總體戰略目標,目前渤黃海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正面臨著眾多生態、環境及資源問題的挑戰。諸多海洋產業集中于渤黃海區域,產業的資源之爭、空間之爭,引發許多矛盾和沖突。由于海洋產業的分割式的行業管理,各產業從渤黃海獲取了大量財富,卻又給海洋帶來了大量的環境、資源以及生態等問題,制約和影響了區域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實施區域海洋管理是解決該區可持續發展問題較為恰當的方法,應用綜合的方法,全面地統籌、協調,進行渤黃海區域海洋管理,從不同的空間層次上把握環境或資源各要素的協調性和演變過程的連續性,按照海洋功能區劃合理布局海洋產業,優化產業結構,使渤黃海既為當代人又為后代人造福,逐步過渡到渤黃海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高級階段。
3. 條塊分割重構與區域體制創新發展的要求。開展渤黃海區域海洋管理,既促進改革,又促進發展。進行區域海洋管理,必然要出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管理問題,這對我國海洋管理體制改革所要解決的條塊分割的僵化體制是一個有力的沖擊。或者說是由于區域海洋管理的產生和發展,至少使過去條塊分割的舊體制的行政隸屬關系不同程度地淡化了,過去那種“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將開始發生變化。這是符合商品經濟規律的,也符合我國海洋管理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的要求。
當然,在區域海洋管理的發展過程中將遇到許多問題,尤其是目前,兩種體制并存,在管理中會產生許多摩擦。發展商品經濟,要求遵循商品經濟的規律和強化市場機制,要求發展橫向聯系。而目前舊的體制是一種以縱向指導為主的體制,主要是按行政隸屬關系來管理海洋。正因為此,我們應盡快讓這種符合商品經濟發展要求的橫向區域海洋管理,能在國民經濟運行中逐步起主導作用,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4. 集中管理與二級層次分制體系的需求。區域海洋管理是適應海洋區域特點而產生的二級管理。我國管轄海域約300萬平方公里,僅靠中央一級管理是不夠的,區域海洋管理就是適應了海洋區域特點而形成的二級管理。海洋管理本身涉及多行業、多部門,由于海洋的多功能性和復合性,眾多海洋產業在海上相互影響,發生種種矛盾和沖突,給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了破壞,致使區域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在這種情勢下,固然需要各類海洋資源開發產業的行業管理,但更需要以一定區域為單元實施海洋綜合管理,承擔不同海洋區域的管理職責,國家的海洋綜合管理體制才能健全、有效、有力。
因此,從區域海洋管理的客觀需要出發,考慮海洋區域的自然環境、政治地理、經濟地理和生態系統等主要因素,抓住這些因素的共性或統一性。行政意義上,把我國管轄海域劃分為相對集中、獨立的三大海洋區域——北海區(渤黃海區域)、東海區、南海區。三大海洋區域的劃分,既便于國家對海洋實施管理,又有利于統籌協調海區的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有利于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