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山東省將認真落實漁業資源管理制度,逐步推行捕撈限額管理和選擇性捕撈管理,嚴格控制近海捕撈強度,實施近海捕撈“負增長”,養護傳統優勢種群資源。
本著科學開發、重在修復的原則,我省更新改造老舊漁船,實施好海洋伏季休漁和內陸湖泊禁漁期禁漁區制度,嚴格控制近海捕撈強度,實施近海捕撈“負增長”,利用生物技術和工程措施,促進漁業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努力再造“黃金漁場”。
我省將繼續積極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計劃,增加投入,擴大規模,提高水平,在“十一五”期間,扎實推進減船轉產工作,到2010年,全省報廢中小型機動漁船5000艘,增殖放流水產苗種20億尾(粒)以上,制定全省人工漁礁建設規劃,在重要漁場和近岸優良海域,建設大規模人工漁礁群,建造省級人工漁礁示范區10個;在魚類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游通道等主要棲息場所,建立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區(場)40處,國家級瀕危生物救護中心3處。
加快實施優勢水產品區域布局規劃,重點抓好海參、海帶、對蝦、扇貝等十大優勢主導品種和10個地方特色品種的健康養殖。穩步發展外海及遠洋漁業,建設2至3處遠洋漁業基地,發展3至4個實力強、裝備水平高的遠洋漁業企業,到2010年,遠洋漁船達到360艘左右,產量35萬噸。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