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天,下渚湖畔,8500斤人工繁殖的三角鳊魚被放流。此次是縣農業局進行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動之一,旨在恢復我縣的漁業資源,修復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
我縣是全省重點淡水漁業生產縣,水產養殖面積達18多萬畝。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全縣漁業資源日漸衰退,漁業水域的生態環境和水生生物種群多樣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昨天,記者在下渚湖看到,各類水草零星漂浮在平靜的湖面上,一條條漁船就穿梭在水葫蘆之間。有人稱,水質的下降已影響到當地的旅游發展。
“不用多久,這些水葫蘆將很難在下渚湖生長。”上午9時30分,一艘滿裝魚苗的掛機船緩緩駛向下渚湖觀鳥臺,漁老大張大扣站在船頭,指著一叢叢隨波起伏的水葫蘆告訴記者,當地水產組村民靠捕魚為生,但今年來一直只捕不養,湖里的魚已經越來越少,生態平衡受到破壞。“今后湖里的草魚一多,水葫蘆根很快就會被當作食物吃光,水質也將大大提高。”
10時左右,載魚的掛機船靠岸,當地村民拿起撈魚網開始實施放流。“這是政府花錢讓我們增收哪。”水產組組長姜小牛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三角鳊魚一年后可賣到十幾元一斤,而且越大價格越高。“這批魚養到明年就可捕撈銷售,村民不下一分本錢就能收獲效益。”
其實,對于完全靠水產為生的水產組村民來說,早已嘗到過人工增殖放流的甜頭。去年8月,縣農業局在下渚湖放流5萬只清溪花鱉稚鱉,價值7.5萬元。今年來,村民們已陸續捕撈。據縣農業局漁政管理站調查統計,截至目前,當地漁民已捕到清溪花鱉近2000只,總收入在8萬元以上。有漁民告訴記者,明年除花鱉、三角鳊可大批捕撈外,組里還打算放養幾百擔其他魚類,來豐富下渚湖的漁業資源。
縣農業局漁政管理站站長朱水法說,作為我縣的一個重要漁業水域,下渚湖的水質、生態環境等各方面保護較為良好。對下渚湖實施人工增殖放流后,水域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將進一步被改善和修復,將為下渚湖濕地公園的旅游開發增加新的特色和亮點。
據悉,下階段縣農業局將陸續在縣內其他水域進行人工增殖放流,品種為三角鳊、赤眼鱒和翹嘴紅鲌等,總重量達1.8萬斤,市場總價值為22.6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