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多寶魚含有違禁藥物”事件給水產養殖行業敲響了警鐘。事件發生后,不僅上海市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多寶魚已先后下架,緊隨其后山東、廣州等省市都紛紛要求暫停或禁止多寶魚的銷售。
水產業痼疾
“用藥管理只是業內問題之一,”通威股份劉漢元董事長毫不回避地指出中國水產業目前的問題,目前我國的水產業實際上正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無論是養殖、運輸、銷售還是品牌管理都還處于初級階段,而包括水環境污染、養殖品種種質退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研究不到位、物流配送手段落后、產品品牌意識薄弱等問題,則不僅影響我國消費者對水產養殖品的消費信心,而且也嚴重影響了水產養殖品的對外貿易。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水產業管理體制中最為詬病的是產品的監控流程。對此,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劉連馥會長認為,企業應該完善自身的監管流程,從水產品的養殖到上市都需要有一套可控的運作模式。
水產品兩大致命傷
此次多寶魚危機事件的背后,并非水產品市場的個案。事實上,早在此前的“福壽螺”與“大閘蟹”事件已經暴露出目前水產品市場存在嚴重的產品健康安全問題。對此,被稱為“多寶魚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道出了兩大主因——養殖和渠道。現在幾萬甚至幾十萬公斤的集約化生產,使得其養殖密度加大,從而影響魚的生長空間;個別的小養殖戶,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隨意使用廉價飼料和違禁添加劑。
通威股份副總裁張清明告訴記者,魚、蝦等水產品的養殖過程較其他農產品要復雜得多,病害防治的難度要大得多,運輸保質保活也困難得多。如果政府在監管方面不加大力度,不能從環境改良、苗種繁育、飼料投放、魚病防治、采購運輸、存儲銷售等各個環節嚴格監控,產品質量就很難保障。通威魚不僅保證所用飼料絕不添加任何激素、絕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絕不添加任何國家禁用藥物,而且對整個養殖過程和運銷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并實行產品專銷,確保產品安全可靠。
品牌的自救之路
有關業內人士分析,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將從雜亂無序的同質化競爭轉化為差異化競爭,以品牌制勝的水產品企業將成為未來中國水產業市場的中流砥柱。劉連馥會長指出,實際上,在政府監管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在于水產業企業自身的品牌意識。
對于通威股份等水產企業的品牌戰略發展模式,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市場流通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梁杰表示:“水產品名牌戰略的實施,不僅是推動我國水產企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推動水產品市場不斷向前發展的巨大動力。”
品牌魚漸成消費新寵
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消費者,發現大多數消費者對水產品的安全問題已相當關注,其普遍態度主要分為兩種:一部分消費者強烈表示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能加強監管;也有一部分消費者則表示,保障食用魚的健康,首先應該從水產品企業做起,推出有品牌有信譽的健康安全魚。
據記者了解,通威股份是目前國內首推“品牌魚”概念的水產品企業代表,早在2002年,通威就已經開始著手打造中國第一大“品牌魚”,保證廣大“食魚族”吃到放心魚、健康魚,其推出的通威魚品牌深受消費者青睞。
今年以來,“通威魚”在上海、廣州、北京建立了生產基地,并與“沸騰魚鄉”“譚魚頭”“眉州東坡”“西蜀老宅”等10余家餐飲名店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劉連馥會長表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對食品的質量安全要求已經越來越高,水產品品牌經營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是目前國內只有通威股份等少數幾家大型水產品企業,無論從科學研究、養殖方式還是資金設備方面,都缺乏標準化和規范化。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