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紫菜價廉物美,被人稱之為海洋中的綠色食品而備受市民青睞,但慈溪市民餐桌上的紫菜都是從外地進來的,如今由慈溪水產技術推廣中心試養的紫菜于今年初獲成功,使慈溪也有了土生土長的“地產紫菜”了。
今年9月份,慈溪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從福建引進優質紫菜苗,試養于三北鎮淡水泓閘淺海處,共試養了2畝紫菜。經過精心培育管理,這些紫菜目前長勢良好,至今已收割了兩茬,平均每茬每畝收獲干紫菜在25公斤左右。據來自福建的紫菜養殖師傅說,慈溪淺海養殖的紫菜生長速度比福建還要快,這里的海水營養豐富,其他條件也比較適宜紫菜的養殖。
這些地產紫菜的品質如何?據了解,從目前收割的紫菜來看,其品質不低于周邊縣市養殖的,且經市農業監測中心監測表明,紫菜的各項質量指標符合國家無公害食品標準。
據介紹,紫菜養殖一般從每年的9月份開始,到第二年3月份結束,要經過苗種繁育、附苗、入海掛簾、干露的控制和收割等幾個環節,一年可收割紫菜4—5茬,產量高的畝均可收割干紫菜150公斤,畝凈收入在3000元以上。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省海水研究所也曾在慈溪市的沿海一帶試養過紫菜,但因種種原因,最終沒能取得成功。該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推廣研究員陳漢春告訴記者,慈溪具有豐富的淺海資源,這次紫菜試養成功,又為沿海漁民找到了一條實實在在的致富之路。但由于慈溪淺海一帶風浪較大,海水較為混濁,加上潮水湍急,在紫菜養殖的模式、養殖品種的選擇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試驗研究。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