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英國科學家在人類當前已知最深的深海熱液涌出口處發現一種新型海蝦,這種蝦生活的環境溫度或許高達450攝氏度。
相關科學報告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上。
惡劣環境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的地球化學家道格·康奈利與南安普敦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喬恩·科普利帶領研究人員,用深海探測器研究開曼群島南部開曼海溝中沸騰的深海熱液涌出口。
研究人員說,這個深海熱液涌出口又名“黑煙囪”,位于海面5000米下一處海床的裂縫中,它不斷噴出富含銅等礦物質的熱流,噴射高度可達1000多米,是普通火山熱泉的五倍。
研究人員無法親自測量深海熱液涌出口附近的溫度,他們估計,那里的溫度可能高于450攝氏度。按常理推斷,那里不應該有生物生存,但研究人員在那里發現一種新型海蝦。
奇跡生存
這種蝦身體蒼白,體型小,成群出現,每平方米約有2000只。它們沒有眼睛,只是在后背上生有感光器官,這能讓它們不至于在深海熱液發出的炫目光芒下迷失方向。
研究人員先前在距此地4000公里的大西洋中脊深海火山口附近發現過類似的海蝦,他們認為,這兩種蝦之間存在親緣關系。
另外,研究人員還曾在海底有溫水涌出的海床上發現成百上千長有白色觸角的海葵。
英國《每日郵報》引述科普利的話報道:“研究這些熱液涌出口附近的生物,把它們與其他熱液涌出口附近的生物對比,能幫助我們掌握動物在深海中的分布和進化過程。”
意外發現
探索過程中,研究人員還在開曼海溝中一處名為“登特山”的海底山脈中發現更多類似“黑煙囪”。登特山高出海床約3000米,即使這樣,它的頂峰距海面仍有3000米距離。
康奈利說:“在登特山上發現 黑煙囪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這樣的區域中從未發現過炎熱、酸性的熱液涌出口……因為像登特山這樣的海底山脈非常普通,這意味著熱液涌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可能比我們先前猜測得更廣泛。”
研究人員說,登特山的“黑煙囪”周圍也有不少先前從未見過的蝦和海蝸牛,還有體型像蛇一樣的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