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天中午12點半,京杭大運河杭州北星橋段,8條漁船駛過來,停在橋下,每條船上都裝了一大堆有“水上綠魔”之稱的水葫蘆。
一個多月前,京杭大運河杭州大關橋至北星橋段,水葫蘆突然發了瘋一般地生長,形成一層厚厚的“植被”,覆蓋在水面上,且順風往南漂移,直逼杭州市中心。11月28日,本報以《“水上綠魔”首次竄過大關橋》為題率先作了報道。
從10月份開始,運河杭州段就沒有停止過打撈水葫蘆。眼下,天氣漸冷并降霜,正是消滅水葫蘆的最佳時機。杭州市交通局港航部門昨天特地在大關橋至北星橋段封航3小時,杭州港航局60名職工放棄休息日,上船清理水葫蘆,短短3個小時,竟撈上90噸水葫蘆。
另外,記者從杭州港航部門了解到,明年7月份,港航計劃引進一艘價值300萬元的保潔船,專門用于對付水葫蘆。
封航道為防止“新手”落水
杭州港航局內河處處長毛梁忠介紹,水葫蘆是從杭余線河道上漂過來的,運河杭余線河道旁邊,鄉村支流密布,而那些支流,幾乎沒有不長水葫蘆的,長滿了,就往運河里頭亂竄。今年逢暖秋,它們長得瘋,竄得也瘋。
昨天,記者跟隨著港航部門的打撈船,來到了杭余線支口,“呶!現在運河上大片大片的水葫蘆就是從這個橋下竄出來的。”毛梁忠指著杭余線支口橋墩下的水面說。
杭州大關橋至北星橋段的3公里水域,水葫蘆最多。從昨天12點整開始,這段航道封航3小時。封航道,最大的影響自然是來往的船只。毛梁忠說,為了讓過往船只提前知道封航消息,不至于到了閘門下才掉頭,杭州市港航局交通指揮中心早在禁航的前幾天,就通過短信通知了過往船只。
杭州港航局有關負責人說,封航道一方面是為了集中打撈,另一方面也考慮到昨天參加清除行動的沒有一個是專業人員,60名職工全部都是臨時出調的“新手”。如不封航,過往船只來回開行,水面晃動,打撈船沒有護攔,那些“新手”很容易落水。
3小時撈上90噸水葫蘆
“平時都是在辦公室里坐著的,臨時干這活還真不適應。”半個小時打撈下來,小陳就已氣喘吁吁。他說,水葫蘆這東西水分足,有些還夾雜著垃圾,一竿子撈下去,再抬上來,沒點力氣還真不行。
這支“新手”隊伍的總指揮是杭州港航局一位姓程的副局長。由于最近全力對付“水葫蘆”,這位副局長得了個“葫蘆王”的綽號。他說:“這幾天氣溫驟降,正是消滅水葫蘆的最佳時期,一定要抓住時機,殲滅水葫蘆。”
3個小時后,60名職工一共撈上90噸水葫蘆。這些水葫蘆將被運往德清進行填埋。
下午3點15分,運河大關橋河面上原本一片片綠油油的“草場”已然不見,河面又露出了多日不見的清爽面容。港航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如果水葫蘆還在長,他們將繼續打撈。
明年7月引進巨額保潔船
水葫蘆生命力極強,“撈的不如長的快”,是平日打撈水葫蘆工作人員胡師傅及其同伴最頭疼的事。
最近1個多月來,盡管港航管理部門投入了5艘船只,20多名打撈人員,每天9個小時不間斷進行打撈,日均清理將近60噸水葫蘆,但由于是人工作業,打撈的速度還是跟不上水葫蘆的生長速度。
不過,到明年7月份,胡師傅和他的同伴們也許可以輕松些。
杭州港航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港航部門已經在籌劃,將于明年7月份引進一種非常先進的水葫蘆打撈工具——水面保潔船。這種保潔船的成本價是300萬元,船長為15米左右,寬4.5米,垃圾裝載量為15噸,航行速度是原來的一倍,它的工作原理如同水上“吸塵器”,水面漂浮物經八字型收集桿匯集在收集區域,再由輸送帶傳送至船艙,可以邊行駛邊打撈。
目前這樣的保潔船已在太湖水域投入使用,從使用的情況來看,一條保潔船相當于近100個人工勞力的清漂效果。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