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目前,我們已就冷鏈物流園建設同有關方面進行了深入洽談,一旦建成,每年至少可以帶動全市水產品進口50萬噸以上,節省費用約5000萬元!”昨日上午,
山東煙臺市第12次黨代會代表、煙臺保稅港區管委主任于華文透露了一則喜訊!
膠東水產品出口到日韓,甚至更遙遠的歐美、中東等地,是全國冷藏加工產業的一大板塊。而鮮為人知的是,水產原料轉走他港是一個普遍現象。一組相關數據顯示:包括冷藏、水產品、食品等加工企業在內,目前煙臺地區大約有120多家,總加工能力約100多萬噸,其中,80%的企業以來料加工為主,每年凈進口原料約為100萬噸,出口量約占全國出口的30%。但有數據顯示,約80%的貨物是通過其他口岸進境。
記者了解到,目前,絕大多數水產品加工企業主要采用自用型冷庫,以存放制成品為主,輔助存放少量原料,全市還缺乏大規模公共保稅冷庫。物流軟肋,讓企業成本開支隱隱作痛。據初步測算,本地區水產品加工企業每年要為此多支出物流費用超過1億元!
去年起,擁攬于藍色經濟區之中,政策模式接近自由港的煙臺保稅港區,保稅物流盡享政策福祉!巴晟票6惛蹍^冷鏈物流的基本功能,能有效緩解長期困擾本地區水產品加工企業的倉儲物流瓶頸問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并將進一步提升山東半島地區水產品加工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庇谌A文說。他告訴記者,以往,煙臺上下游產業缺乏相應的低溫物流節點銜接,出現斷鏈。隨著保稅港區的開關運營,與煙臺水產品加工業密切相關的冷鏈物流,必將獲得長足發展。
于華文講,建設在保稅港區的冷庫,距離碼頭前沿只有幾百米,可以保證整個冷鏈在裝卸、運輸過程中不被破壞,保障冷藏貨物的內在品質,從而在后續加工中降低損耗。不僅如此,保稅冷庫與場站相結合,減少了客戶服務環節,能夠根據客戶需要直接分撥配送,減少運輸成本,實現集約化的現代冷鏈物流配送。同時,也有利于吸引國內外客戶,結合集裝箱場站一體化的操作模式,成本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廣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