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毫無疑問,疫苗是水產病害防治的發展方向,但是目前來說,很多技術性的東西并沒有真正得到解決。”廣州精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歐陽結明在和南方農村報記者談起目前水產疫苗生產現狀時表示,國內技術無法真正做到大范圍使用,而作為企業,也就很難從中獲得相應的較大利潤,也就失去了生產的動力。
歐陽表示,相對于早年的疫苗研發及實際轉化,國家政策及資金扶持力度已經很大,而且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步,不過對于一家漁藥企業而言,當所生產銷售的藥品達不到100%安全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去涉足該類產品的生產。“疫苗產品用得好就皆大歡喜,一旦出問題,那就是大問題。”在歐陽結明看來,目前的水產疫苗技術成熟度還僅僅局限于某個特定區域,而且效果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作為企業而言,暫時沒有相對應的產品也就在情理之中。
“所以對于企業而言,關鍵不在于生產,而在于研發。”歐陽結明認為,目前漁藥行業相對規模普遍較小,雖然對于疫苗產品充滿期待,但是通過自身研發并生產并不太實際。“一個簡單的實驗室建設可能都需要數百萬的資金投入,這在水產行業,估計只有飼料企業可以承受得起。”歐陽表示,對于企業來說,追求利潤是首要,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不同地域的不同菌株導致的疫苗免疫失效,使得企業很難看到利潤。“假設哪天某種水產疫苗可以做到大范圍免疫了,那企業肯定會爭相去生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