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外地魚“霸占”重慶市場
“快給長壽的李老板打個電話,讓他無論如何都要再給我們準備一批貨……”陳霖一邊幫忙裝魚,一邊催促著兒子。
12月12日傍晚,室外的氣溫已經降到7℃左右,凜冽的風中夾雜著刺骨的寒意,但陳霖的心頭卻異常溫暖———因為生意好得有點出乎意料。
陳霖是江北盤溪農貿市場的一個從事水產品批發的老板,專門批發銷售來自長壽、梁平等地的本土“水貨”。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生意好,正是接二連三的多寶魚、桂花魚風波帶來的。
不過,時間倒回兩個多月前,陳霖的處境可謂大相徑庭。
“雖然擁有眾多江河湖泊,但這些資源優勢并沒有給重慶水產業帶來競爭優勢。重慶水產業的半壁江山過去一直由湖北、成都、山東等外地魚牢牢掌控著!标惲馗嬖V記者,對于一個以銷售本地魚為主的魚販來說,困境是顯而易見的。
“尤其是每年10月到第二年三四月份,大量湖北等地的外來魚會源源不斷地運抵我市渝東地區,并進入主城市場,對重慶本土水產品市場形成了巨大沖擊!币晃粯I內人士告訴記者,外地水產品沖擊重慶本土市場最厲害的武器就是價格。與我市相比,湖北等地的外來水產品價格普遍偏低,即使是加上運費,其市場價格與重慶本地水產品相比也頗具競爭優勢。
本土水產品逆勢而上
從多寶魚事件到桂花魚事件,近一段時間以來,一連串的外地魚先后出事,讓廣大本地消費者對外地魚失去了信心。
據悉,在多寶魚事件中,我市西三街水產批發市場里的不少經營戶遭受到沉重打擊!坝捎诙鄬汈~被禁售,但又沒有退貨渠道,所有損失就只有自己承擔!蔽魅炙a批發市場的一個經營戶告訴記者,更為致命的是,緊接著又是桂花魚出事,直接影響到了外地魚的銷售。許多消費者買魚的時候先打聽是從哪兒來的,如果一聽是從外地來的,干脆就不買了。
而日前,因含有致癌物質硝基呋喃,老虎斑、杉斑、黃立倉三種東南亞海魚身陷“致癌門”事件在香港引爆,更是對我市外地魚的銷售雪上加霜。
就在外地魚相繼陷入信任危機的時候,曾經銷售低迷的重慶本地魚迎來了揚眉吐氣的機會。
“近段時間來,我們本土水產品的銷售要比往年好得多!标惲馗嬖V記者,從整個盤溪農貿市場的批發量來看,11月中旬以來本土水產品的銷售量出現上升趨勢。由于供貨減少,部分地方的本土魚甚至出現了斷貨現象。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