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企業發展、單一產品的市場發展、品牌創立的第一因素(注意,不是唯一):你有沒存在的足夠理由。——消費者是不是需要你?文化在品牌中的作用僅僅是準確的把這種消費者的需求給正確的表述出來。去特別體貼的迎合或熨平消費者潛在的這種消費心理。文化非常重要。只有文化才能準確的把握消費者心理。有的時候差別就在一個詞匯。就一個簡單的詞匯它的選用的正確與否決定你整個產品的命運。
羅非魚引進我國有40年歷史。北京引進羅非魚是1976年。但是羅非魚在中國始終沒有被市場認可。原因并不是羅非魚不好吃,相反它肉多刺少,味道還勝過鯉魚——差點就成了國魚的那條魚。問題出在哪?這是科學家與技術人員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
羅非魚產自非洲,有人叫它:尼羅羅非魚,它剛剛開始的時候,市場上給它的名字是:非洲鯽魚。其實它就是非洲鯽魚。但是它移植到中國本土以后,中國人在印象里,非洲的肯定是黑的,非洲氣溫非常之高,它那里的魚能好吃嗎?從它叫:”非洲鯽魚“之后的漫長歲月里,它始終沒有出頭之日。
后來,從1960年到2000年之后,經過近40年的市場培育,商人們開始給它重新取名,叫:羅非魚。之后,羅非魚市場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產量從幾萬噸,發展到今天的90萬噸,成為四大家魚之后第一大品種。
就改了一個名字,而已。只是當羅非魚失去了它的地理位置后,當它徹頭徹尾的成了中國的魚后,它才被市場認可,并且紅的有些過頭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市場上充斥了許多非洲帶魚段,價格非常低,低到比同規格整條帶魚還要低的水平。由于價格狂低,在市場中也確實大賣過。當時,它在市場中的名字叫西非帶魚。誰也不曾在意什么。后來西非帶魚突然在市場中消失,圈里人都特別奇怪,普遍認為:是不是西非帶魚的肉太豆腐了?西非帶魚的肉質是特別豆腐,但那種豆腐感覺是肉質鮮嫩表現,而并不是肉質糟糕或者腐爛表現。當西非帶魚處境不好的時候,它的優點成了非常嚴重的缺點。其實,圈里人沒有想到,正是由于西非帶魚的名字突出了商品地域特征,從而影響到消費心理變化導使人們疏遠它。如果當時它起一個非常漂亮的名字:比如一種印度帶魚所引用的名字——美人魚牌帶魚,而不是印度帶魚,那么,西非帶魚它今天仍然應該行走在中國的江河湖海。因為“美人魚”還在市場中以帶魚身份出現,而沒有以“印度魚”身份亮相,雖然它確實印度。憑心而論,西非帶魚并不比印度帶魚黑許多難看許多即便它確實黑。在某些情況下,黑蝴蝶比白蝴蝶或者花蝴蝶還漂亮。
我國傳統淡水魚中,原來鯉魚是第一位的品種,就因為有了鯉魚跳龍門的故事。鯉魚曾經是非常名貴的魚,人們在南越王的陪葬品種就發現有鯉魚。現在,隨著社會消費心理的變化,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這個座次發生了顯著變化。草魚和鳙魚已經占據頭把交椅。原因也在于文化的影響。草魚借著——“水煮魚”掃遍大江南北,鳙魚借助湘菜“剁椒魚頭”、川菜“火鍋魚頭”而成就了太多餐飲業霸主,成為眾多酒樓、飯館招牌菜式。它們在市場中持久熱賣,就靠著飲食文化的支撐。或者是在體現并豐富著中國文化。不用問草魚、鳙魚市場有多大。僅僅剁椒魚頭所用的調料之一——剁椒,就創造出20億元市場,成為一個產業。為什么鯉魚、草魚、鳙魚市場地位能夠發生那么大變化?為什么草魚能夠把占據市場幾乎1000年的鯉魚掀翻在它底下?就因為鯉魚菜式太正統、太嚴肅、太呆板、太費時間。鯉魚傳統菜式是:“紅燒鯉魚”、“干燒鯉魚”,它就沒有“水煮魚”那么時尚幽默、活潑而快潔。別說鯉魚,在喜歡OK演變成喜歡PK的今天,連“三國演義”都要水煮,圣潔的《紅樓夢》都被桑那,你鯉魚還有理由不下臺嗎?
“水煮魚”不僅僅就有一個時尚的特點——快潔,它還特別經濟。現今市場特點,第一位特點就是——經濟。你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你不經濟,那么你只能退出。“水煮魚”不僅僅有動物性蛋白——草魚,也有植物性蛋白——豆芽,而紅燒鯉魚只有動物性蛋白,沒有蔬菜。這里面我們又看見飲食消費中很時尚的健康訴求。你吃到飯店關門,“水煮魚”還在燙嘴,我們又發現了消費心理中追求舒服的強烈意識。川菜口味已經非常時尚化了,麻中有辣,咸中有甜,滑爽魚片還有清脆豆芽相伴,那么多的優點,它怎么能不流行?而“紅燒鯉魚”在被油炸之后,再也擺脫不掉油膩感覺,不爽。就這么一道菜夠兩個人吃一頓飯。10人一桌的大餐,你上一道“水煮魚”也不會掉價,當然最好有一“龍蝦刺身”陪伴。舒服、經濟并且實惠,是水煮魚成功且流行江湖的秘訣。
“清蒸草魚”這道菜,已經被中檔菜式:“清蒸鱸魚”以及高檔菜式:“清蒸多寶魚”搶走風頭。那么,在“水煮魚”、“清蒸草魚”流行菜式行將退伍之時,草魚霸主地位真緊張起來。
今天市場,東北菜大有趕超川菜味道,因為東北菜主打菜也在與時俱進。“豬肉亂燉”改成“鯉魚亂燉”。而且起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名字——“得莫利燉魚”,似乎是老毛子語匯。“得莫利燉魚”,其實比“水煮魚”更加健康、更加營養。它的亂燉亂在寬粉與豆腐。據說這道菜是哈爾濱郊區一個村莊的鄉村菜譜,而這個村就叫得莫利村。之后由到郊區品嘗農家菜郊游的人們給傳入城市,又蓋起“得莫利魚城”。這道菜譜伴隨東北菜要走遍全國。因為得莫利,因為亂燉。當然主要因為:魚。
鯉魚在今天市場中幾乎是最便宜的魚.昔日國魚,能不能搶回霸主地位?單憑一道菜有些單薄。從口感考慮,鯉魚沒有吃草的草魚肉質清香,但是鯉魚脂肪多過草魚,有些豬肉特點。金槍魚脂肪多的部位賣價比瘦肉要高,這也是特點。“口蜜腹劍”的故事早就告訴人們,鯉魚肚子大些。在人們減少吃豬肉的年代,能不能在鯉魚肚子上作些文章大可研究。鯉魚、草魚誰將來年勝出?還要繼續觀察。如果東北菜占到川菜上風,鯉魚勝出。
鳙魚在中國養殖歷史上太過悠久,成書于戰國時期的《山海經》都提到鳙魚。鳙魚在中國歷史應該最少2500年以上。鳙魚在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輝煌過,它一直作為下等魚被下等人享用。鳙魚從來就是民間的魚。百十斤鳙魚,放在農家大鐵鍋燉上4個小時,那個香味絕對不是城里人能夠想到的。我們有很長一段時間,在低檔次、中檔次、高檔次餐廳中根本就見不到鳙魚的影子,鳙魚只能在農貿市場或者趕集市場中出現。
時間長河流到公元1985年之后,人們突然發現鳙魚頭價值,鳙魚才開始逐漸輝煌起來。什么原因,人們對魚頭發生興趣?當然是歷史的環境使然。1985年之后,大批人才開始下海,大批人才不想給別人當人才而想自己當頭兒。這批人才,是自己給自己當頭,當然首先要把“頭”清理好、保養好,這批首先下海不想當人才而想當人頭的人,開始發現了鳙魚——胖頭魚的頭的價值
胖頭魚是最憨厚的一條魚,它從來不與別人爭風吃醋而永遠那樣默默無聞。是“難得糊涂”的那種魚。糊涂到幾千年能夠吃得起魚的富人們都想不起來去吃它,沒有把它斬盡殺絕。只是到現代后的今天,人們才發現,愛吃頭的人才能夠當好頭,才能夠當頭。有幾個窮人吃頭而不吃魚肉?魚肉蛋白質肯定比魚頭高許多,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只是似乎不傻的窮人沒有發現,如果沒有價格高出幾倍于魚肉的魚頭,哪有那么便宜的魚肉?是這幫先下海的傻子們甘愿把頭吃掉,而把魚肉讓給窮人吃。窮人永遠窮人。他們只知道補肉。兜里窮腦袋不窮的人知道補充大腦.因為要至于人。
因此,魚頭菜式不同于其它菜式,它不是因為快潔、時尚而流行,是需要補充大腦的人們要它平衡心理,安慰自己。特別有可能是非常無奈的自我安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靠著“難得糊涂”或者韜光養晦去打敗對手。這樣一種市場需求帶動了魚頭消費而流行起來且有愈演愈烈趨勢。
時間又跨過10年,那幫吃魚頭夢想人上人的人先就富起來.不喜歡魚頭喜歡魚肉的人,還是人下人還是要吃肉。
外國人不懂得中國文化,他就不明白,中國人放著高尚東西不要偏偏就要不高尚的魚頭?為什么?中國窮人住郊區家越搬越遠,中國富人住城里最昂貴公寓建在北京中心長安街上,那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和西方人正好相反。西方有錢人別墅在200百年前就建到了郊區。外國人真的沒想通。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