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檢測程序缺失,不少產品未經檢疫就上市,經營者不公開產品信息
春節就要到了,一些水產市場目前已啟動春節市場供應。但記者24日采訪發現,省城水產市場檢測體系極不完善、合法證件缺失、產品信息不透明,消費者購物還不能完全放心。
過半經營戶無《檢疫證》
根據有關部門規定,我省所產水產品,必須經過屬地檢疫。外地進入我省的水生動物及其產品,未經產地檢疫的,經營戶應該補檢。但記者在省城五龍口、河西等水產市場采訪了十幾位經營戶,他們大部分無法出示《水產檢疫合格證》。
記者從水產檢疫部門了解到,太原市水產檢驗檢疫站成立還不到一年。工作人員在執法檢查中發現,超過一半的水產品經營戶沒有《水產檢疫合格證》,雖多次督促其辦理,但收效甚微。
據介紹,《水產檢疫合格證》是水產品安全上市的“身份證”,進貨商、批發市場、零售商、飯店等都應該認真查驗。但由于省城眾多市場管理部門不夠完善,導致許多無證水產品未經檢驗就直接上了消費者餐桌。
檢測體系極不完善
為了保證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按照規定,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水產檢疫部門都應該定期、不定期地對產品進行抽檢。但據記者了解,省城水產品的檢測體系極不完善。
近年來,我省水產品的年消費量已經超過10萬噸。本省生產的僅有3萬多噸,其余約2/3的水產品需外地產品來補充。因為生產基地缺乏檢疫技術設備,政府水產檢疫部門又沒有這部分財政撥款,我省生產的水產品經過產地檢疫的并不多。
此外,太原市每年從天津、河北、河南等周邊省市調入約7萬噸水產品,除供省城消費外,大多通過五龍口、大東關、橋西等市場流向全省。這些水產品本應在水產批發市場接受檢測,但由于水產品日常抽檢費用較大,省城的批發市場不是沒有檢測設備,就是有檢測設備卻閑置著。
產品信息不透明
太原市現有農產品批發、集貿市場300多家,飯店5000多家,幾乎全涉及水產品的經營銷售。按照規定,這些銷售場所應對進場銷售的產品實行抽查檢測、建立和健全自己的進貨記錄,并將水產品消息及時向消費者公布。但直到目前,太原市只公布了一次水產品質量抽檢結果。這次抽檢是在去年12月底進行的,抽檢的二十多種水產品樣品中,有兩種含違禁藥物,分別是:鱖魚中有孔雀石綠,魷魚中有甲醛。這兩種藥品可致癌,是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從這次抽檢結果來看,省城的水產品市場還需加強監管。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