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日,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及國內水產業領軍企業通威股份(13.06,0.06,0.46%)(600438.SH)宣布,繼在北京上市之后,其品牌產品通威魚將在上海、廣州、武漢、無錫、蘇州等各大城市陸續上市。一直占據成都水產市場主流的通威魚,正式拉開了進軍全國市場的序幕。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會長劉連馥認為,以品牌制勝的水產品企業將成為未來中國水產業市場的中流砥柱。
養殖和渠道兩環節易“招病”
“多寶魚事件”給水產行業帶來危機。據業內粗略估算,山東目前約有5000萬尾多寶魚即將上市,如果銷路無法打開,僅這些產品的損失就達20億元。
“用藥管理只是業內問題之一,”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認為,目前我國水產業正面臨多方面挑戰,無論是養殖、運輸、銷售還是品牌管理都還處于初級階段,而包括水環境污染、養殖品種種質退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研究不到位、物流配送手段落后、產品品牌意識薄弱等問題,不僅影響我國消費者對水產養殖品的消費信心,而且也影響了水產養殖品的對外貿易。
政府應在監管方面加大力度
而事實上,此次多寶魚危機并非水產品市場的個案,今年接連發生的“福壽螺”和“大閘蟹”事件,已暴露出目前水產品市場存在嚴重的產品健康安全問題。
通威股份副總裁張清明告訴記者,魚、蝦等水產品的養殖過程較其他農產品要復雜得多,病害防治的難度要大得多,運輸保質保活也困難得多。他建議,政府應在監管方面加大力度,從環境改良、苗種繁育、飼料投放、魚病防治、采購運輸、存儲銷售等各個環節嚴格監控。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會長劉連馥告訴記者,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將從雜亂無序的同質化競爭轉化為差異化競爭,以品牌制勝的水產品企業將成為未來中國水產業市場的中流砥柱。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