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昨日在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去年,我省在全國首次將甲基睪丸酮列為藥殘檢測項目,并將種苗生產列入監控范圍,進一步加大了從源頭把關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力度;全省海洋產業總產值達4530億元,增長8%,海洋產業增加值2350億元,增長9%,兩項指標均占全國的1/4。
會上,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珠江在回顧一年來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所取得的成效時說,去年,我省無公害水產品行動進展迅速,共組織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產地324個、面積50萬畝,分別是上年的3倍多;認證無公害水產品56個,成為全國年度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產地最多的省份。制訂省級漁業地方標準31項,居全國首位。
另外,我省首次啟動質量安全執法,重點檢查漁藥使用、種苗管理等領域,檢查養殖企業180多家,抽檢樣品400個,嚴厲打擊了違法生產行為,增強了生產者的守法意識。同時加大質量安全監控力度。去年全省抽檢樣品1235個,包括了所有出口主導產品和“菜籃子”工程主要品種,還增加了海捕產品和飼料、漁藥等類型,抽檢總合格率為92.6%,穩定在較高水平。并在全國首次將甲基睪丸酮列為檢測項目,將種苗生產列入監控范圍。據業內人士透露,羅非魚種苗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惡性競爭,部分苗場為了突出雄性率單一指標,不惜在培苗過程中使用甲基睪丸酮等雄性激素,而此類激素對人體影響甚大。政府部門在經過一段時間摸底調查后,敢于把甲基睪丸酮列為檢測項目,可以說是一個突破。
去年我省海洋與漁業工作的成績突出,全省海洋產業總產值達4530億元,增長8%,海洋產業增加值2350億元,增長9%,兩項指標均占全國的1/4;漁業經濟總產值1130億元,增長11%;水產品總產量724萬噸,水產品總產值548億元,分別增長3.8%和4.6%;水產品出口額創歷史新高,全省水產品出口達42.6萬噸,創匯15.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8.1%和13.2%。其中湛江國聯水產水產有限公司出口創匯達1.04億美元,獲得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出口示范企業稱號。湛江、汕頭兩市依然是我省水產品出口的重要基地,水產品出口創匯占全省的44.8%。2006年湛江創匯4.3億美元,同比增長59.1%。
據了解,2007年我省將大力推動養殖證發放工作,力爭發放率達到95%。繼續推進優勢水產品產業帶建設,在發展對蝦、羅非魚、鰻魚等傳統優勢品種的基礎上,培育6-8個名特優新養殖品種,形成8-10個具有廣東特色的優勢水產品。推廣應用無公害健康養殖、中華鱉仿生養殖、深水魚塘高密度精養、山塘復合生態種養等模式,引導生產者重視改善水質環境,減少自身污染。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將扶持5-10個水產生態養殖示范場,培育3-4個工廠化健康養殖示范區。加快引導傳統網箱改造,大力推廣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并將專項扶持沿海傳統網箱改造項目,對發展深水網箱養殖成績突出的地區給予適當補貼。
對于水產養殖技術將加大推廣力度。組織實施10項重大漁業科技推廣項目,重點推廣良種良法,白對蝦、羅氏沼蝦、羅非魚、鮑魚、珍珠等主導品種的良種覆蓋率將達到85%以上,其他養殖品種的良種覆蓋率要達70%以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