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特別報道:記者從汕尾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截止2006年12月,汕尾市共有陸地池工廠化鮑魚養殖場49座,28萬立方米水體,年產成品鮑魚1000噸左右,約占全國鮑魚產量的1/3。正常生產年培育鮑苗8500-15000萬粒。
因地制宜,發揮優勢
汕尾市工廠化養鮑始于1993年。早在1992年下半年,汕尾市就提出要“耕海牧漁、借水致富”,搞好汕尾特色經濟的號召,并選定了以“兩魚”(鮑魚和甲魚簡稱)養殖為發展海洋經濟的突破口。
據汕尾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中心站站長劉楚斌介紹,當地發展鮑魚養殖具有良好的優勢,首先是具有優越的地理環境,汕尾地處粵東沿海,海域遼闊,其中10米等深線內可供海水養殖的淺海灘涂、低洼地有150萬畝,目前利用率仍較低。水質較好,鹽度、水溫適宜,不用人工加溫也可縮短生產周期,無論發展陸地工廠化養鮑還是海區箱(籠)式養鮑,或是巖礁區地播式養鮑,都具有獨天得厚的優勢。
其次,通過多年來的摸索,鮑魚養殖技術已經較為先進。除此外,大量自然生長及人工培植的江蘺為鮑魚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飼料供應。
除了養殖,鮑魚產品銷售市場廣闊,市場價格高。各方面的優勢使鮑魚養殖業成為汕尾市發展經濟新的增長點。
雖然汕尾市的鮑魚養殖業規模較大,但曾經也經歷過低潮。汕尾城區水產養殖股股長劉雪蜂介紹說,城區的十幾家鮑魚養殖場在2001年底時暴發過一次冷水性細菌病,由于水溫低,細菌繁殖快,使當年的鮑魚養殖幾乎全軍覆沒。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由于沒再有這種病害的發生,各鮑魚場才逐漸又有了起色。“雖然近幾年沒再有這種病害發生,但到目前為止,仍無針對該病的有效解決措施。”劉股長不無擔憂地說。
種質退化,病害較多
九孔雜色鮑因適宜南方氣候而成為廣東省的主要鮑魚養殖品種,但近年來的實際養殖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育苗成活率低,養成又病害發生率高。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汕尾的鮑魚養殖戶們。
城區捷勝鎮是汕尾市有名的鮑魚養殖基地,豐勝鮑魚場是捷勝鎮眾多鮑魚養殖場之一。據該場老板鄧豐勝介紹,他養鮑魚已經有了10來年的歷史,現有200多個池子(包括養成池和育苗池),一個池子20立方米水體,總的養殖水體有4000多立方米。2000年開始做鮑魚苗,但做得并不成功。由于出苗量越來越少,連自有的養成池需要的兩三百萬粒苗都供應不夠,還要到外面去買苗回來養。
但育苗并不是一直都培不出來,也有好的時候,“幾年前還有多余的苗賣向市場呢。”鄧豐勝解釋說,“只是近兩年來鮑魚苗越來越難做,出苗率低,病害又多,估計與附近海域水質惡化有關。”
關于鮑魚養成,鄧老板對九孔雜色鮑似乎并不太看好。“由于九孔雜色鮑已經在廣東養了多年,種質退化在所難免。這從養殖過程的難度可以表現出來。”鄧老板解釋說,首先是病害問題,現在養成時期的病害比以前多多了。其次是養殖周期,正常來說,8-10個月的鮑魚養成周期,現在至少要延長半個月。這些存在的問題不但增加了養殖成本,還加大了養殖風險。
“雖然目前80多元一斤的銷售價格讓養殖九孔鮑仍有利可圖,但與前幾年相比較而言,風險還是明顯增大了。我現在正在嘗試皺紋盤鮑養殖,如果可以的話,就把它作為九孔鮑的替代品種了。”
行家看好皺紋盤鮑
從養殖周期看,皺紋盤鮑因為上市個體要求在20只/斤以內,比九孔鮑30只/斤的上市規格大,所以養殖周期也要長些。“實際二者生長速度差不多。”但在鄧老板看來,養皺紋盤鮑比九孔鮑更有優勢。首先,皺紋盤鮑的銷售價格更貴,目前一斤售價超過100元,高過九孔鮑80多元/斤的價格。其次,皺紋盤鮑養殖歷史還不長,種質退化還沒那么嚴重,所以養成過程中病害較少。養皺紋盤鮑的關鍵技術在于控制水溫。該如何控制好水溫呢?鄧老板認為這是屬于他的機密。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