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1世紀是海洋世紀,科技興則海洋興。發展海洋科技,大規模開發海洋已經成為新世紀的時代特征。海洋領域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的競爭。發達國家大量的海洋科技成果已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綜合實力,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已經達到70%,并且繼續支撐和引領海洋產業向高科技化發展,海洋科技已成為各國科技競爭的前沿。
在我國大力發展海洋科技的背景下,綜觀遼寧省海洋科技大勢,可概括為:機遇難得,競爭激烈,差距較大,條件有利,任重道遠。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遼寧省委、省政府更加關注海洋與漁業事業發展,更加重視海洋科技進步。全國海洋科技大會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海洋科技工作的基本任務和奮斗目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對海洋管理工作及海洋經濟發展做出了部署;《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把海洋科技列為我國科技發展的五大戰略重點之一。遼寧省十次黨代會確立了“發揮沿海開放優勢,建設國家沿海經濟強省”的宏偉目標。《遼寧省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20年)》也將“發展海洋科技,加速海洋強省建設”列為中長期科技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業經省政府批準實施。這些都為我省發展海洋科技事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然而,在形勢和機遇面前,應該清醒地看到,遼寧省海洋科技無論是同國家要求還是與沿海先進省份相比,都存在著較大差距:一是海洋科技創新能力較弱,核心技術缺乏;二是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大量科技成果還沒有迅速形成現實生產力;三是海洋科技投入不足,制約著海洋科技的研發;四是海洋科研的梯次承接能力不強,與國家科研院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科研鏈條尚未形成。面對機遇與挑戰、競爭與差距、有利條件和新的形勢,我們必須搶抓機遇,把握趨勢,加快自主創新,推進科技進步,實現跨越發展。必須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深刻認識新時期加強海洋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發揮海洋科技助推海洋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性、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在激烈的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
前不久,為貫徹全國海洋科技大會精神,遼寧省適時召開了全省海洋科技工作會議,確定了遼寧今后一個時期海洋科技工作要結合遼寧實際,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落實國家和省關于海洋與漁業科技的各項部署,圍繞全省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目標,用高新科技提升現有海洋產業,強化產業競爭能力,從整體上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選擇優勢領域,大力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提高海洋開發和管理能力、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建設國家沿海經濟強省提供強力支撐。基本思路是: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16字方針,堅持面向沿海經濟社會發展與海洋生態環境安全,面向海洋管理與公益服務,面向產業升級,面向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技術推廣,通過國家科研機構和地方科研機構相結合、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相結合、產學研與專業經濟組織相結合,加強海洋資源環境監測預報技術研究、海洋基礎科學與漁業應用技術研究,努力實現七大目標,即:海洋基礎科學研究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重大海洋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實現新突破;海洋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完善,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技對海洋經濟發展、管理、防災減災支撐能力不斷強化;海洋科技貢獻率達到62%以上;海洋科研成果轉化率達到35%以上;海洋與漁業高科技人才隊伍逐步壯大。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做好下列工作:
一是以實施近海資源環境調查與評價為重點,盡快摸清遼寧管轄海域的資源環境狀況。以“908專項”調查為契機,抓緊搞好遼寧近海資源環境綜合調查與評價。對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傾倒區和環境脆弱區等水域環境,開展系統的調查和階段性生態環境評估,以便摸清底數,掌握家底。
二是以推進數字海洋建設為重點,努力提高海洋開發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海洋信息技術應用,建設海洋信息網絡平臺框架和多媒體“數字海洋”信息數據庫,開發信息平臺網上服務體系。
三是以強化海洋技術為重點,全面提升海洋現代化水平。通過海洋生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推動遼寧傳統海水養殖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研究利用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海洋生物制品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海洋新興產業。
四是以突破海水淡化低成本技術為重點,建立海水資源規模化利用示范基地。研究和推廣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低成本淡化技術,形成相互銜接的產業鏈和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示范區。
五是以海洋環境保護及修復技術為重點,不斷增強海洋安全保障能力。重點開展海洋生態環境要素實時監測技術,典型入海污染物如石油、重金屬、有機物、農藥的控制和防治技術,新型化學污染物與疾病生物的檢測和影響診斷技術,突發性生態災害的監測技術,微生物降解海洋石油污染、有機污染技術,確保海洋環境安全。
六是促進海洋工程技術裝備產業的發展。要立足于開發超深度海洋油氣開采、電纜鋪設、水下工程等國際海洋技術服務市場,開展深潛遙控水下機器人和自治式作業型水下機器人研發。開發海洋運輸和物流的決策輔助支持系統及航行安全保障系統,積極發展海洋船舶設計與制造技術,促進海洋工程和海洋裝備產業的發展。
七是以海洋能技術研發為重點,加快推進海洋能產業化發步伐。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