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掘自小仔鱉
1990年,在山陽農電站上了兩年班后,不甘平淡清貧的他,辭職回到老家長溝特水養殖場,和朋友一道開始了甲魚養殖。
“那時既養殖甲魚,更培養甲魚苗。我掘的第一桶金是培養的小仔鱉。”李永政告訴記者,1993年夏,他帶著近5萬只小仔鱉,第一次坐飛機去福建。
在福建省福清市,憑著自已的熱情和真誠,他找到一家養殖場,一下子拿到了賣小仔鱉的13萬元現金。李永政的信心足了,那一年,他10多次下福建,僅靠小仔鱉,就賺到了30多萬元。那幾年,每年由他銷到外地的小仔鱉就有50萬只。不僅紅火了甲魚養殖場,還帶動了一批年輕的農民經紀人。
打響寶應蟹品牌
1995年,甲魚行情下滑,李永政將目光轉向了螃蟹養殖。他當即承包了1000多畝水面,飼養螃蟹。同時走出去,與杭州等大城市的客商聯絡。當年,他飼養的螃蟹不僅獲得了30多萬元的純受益,還幫助其他養殖戶將螃蟹銷售到了大城市。
“人家點名要陽澄湖的大閘蟹,寶應湖的大閘蟹沒有品牌,優質蟹的價值體現不出來。”他與養殖戶們商量,注冊自己的“寶應湖大閘蟹”商標,同時狠抓螃蟹的質量。2004年,“寶應湖”牌中華絨螯蟹在蘇州參加全國10多個省份的河蟹推介評比,被中國漁業協會評為首屆“中國十大名蟹”。2011年,“寶應湖”牌大閘蟹又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寶應模式”被全國推廣
為做大特水產業,2008年,“揚州綠寶蕩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成立了,總投資1000多萬元。
李永政著力推廣湖蕩圍網養蟹、大水面魚蟹混養、“稀、大、高”生態養殖等10多種高效模式,并在全縣率先實行“公司+基地+農戶+銷售”產銷一條龍模式,即把外地好品種引進寶應,與養殖戶簽訂購養協議,為養殖戶提供優質蟹苗種和先進技術,同時提供部分無息資金,并以高于市場價5元的價格收購規格蟹,從而帶動了寶應大批養殖戶主致富,農戶的養蟹平均畝效益均在3500元以上,高的達8000元以上,全縣的養蟹規模及效益在全國名列前茅,被國家農業部譽為“寶應模式”,在全國推廣。
李永政還整合縣內有機米、藕制品、白酒等各類優質農產品資源,在寶應縣、上海、揚州、南京等地開設了“寶應湖大閘蟹”、“寶應湖農產品”連鎖店,讓寶應的優質名牌水產品走出了江蘇、走向全國,將名牌蟹、有機鱉出口到了國外和港澳臺等地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