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為保證本市節日水產品的消費安全,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局近期進一步加大對本市水產品市場的抽檢力度。綜合監測結果顯示,全市食用水產品總體合格率為98.4%。
自去年12月份以來,食品監管部門共對120件本市市售水產品的漁藥殘留情況進行了監測,涉及水產品品種50余種,獲得監測數據1440項次,監測的指標包括金霉素、四環素、土霉素、氯霉素、磺胺類、呋喃唑酮、己烯雌酚、溴氰菊酯、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敵百蟲、孔雀石綠等12項。監測結果顯示,監測的1440項次漁藥殘留指標有1417項次合格,監測項次合格率為98.4%。其中:淡水蝦蟹和海水貝類各監測20件樣品、240項次漁藥殘留指標,均全部合格;海水蝦蟹監測20件樣品、240項次漁藥殘留指標,項次合格率99.2%;淡水魚共監測20件樣品、240項次漁藥殘留指標,項次合格率98.3%;淡水貝類監測20件樣品、240項次漁藥殘留指標,項次合格率98.3%;甲魚共監測6件樣品、72項次漁藥殘留指標,項次合格率為98.2%;海水魚監測14件樣品、168項次漁藥殘留指標,項次合格率92.8%。
鑒于市場上對多寶魚銷售比較關注,市食品藥品監督局近期還對陸續抵滬的部分多寶魚產品進行了抽檢。食監部門對市內主要水產市場經銷的“大連雙龍”及“煙臺天源”兩個批次的多寶魚產品進行了包括硝基呋喃類代謝物(4種)、氯霉素、孔雀石綠、紅霉素、恩諾沙星、環丙沙星、土霉素、磺胺類(10種)等藥物殘留指標的監測,結果均符合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的要求。
隨著春節的日益臨近,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將按照有關要求繼續各項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加強污染物監測力度,一旦發現監測情況異常,將組織專項監督檢,并組織專家開展風險評估,公布評估結果,及時向社會發出預警公告,甚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對違反有關規定的企業,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以確保節日期間食品安全。同時,也提醒市民不要生食水產品,注意節日飲食食品衛生,一旦出現食源性疾病要及時就診。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