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想吃鴨,鴨感冒了;想吃牛,牛都憋瘋了。真不知道該吃點啥。”對于近年來頻發的食品安全風波,喜好美食的趙先生頗為幽默地形容。不過令他沒想到的是,日前,他在媒體上看到有關魚販子為了讓患病的魚變得活躍,在水中投放名為“魚浮靈”的添加劑,造成魚體內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超標的報道后,驚呼:“難道連魚都不能隨便吃了?”
長春市場上有沒有“魚浮靈”呢?在光復路水產銷售中心,一位商販對于記者的詢問感到有些茫然:“‘魚浮靈’?沒聽說過。要是保證水質,可以用過濾泵,或者用類似高錳酸鉀之類的添加劑。這對魚本身來說并沒有傷害,更不會讓魚變得歡實。”
據省食品監督部門介紹,他們曾針對水產市場的添加劑進行過專項檢查,也的確發現過魚類在不同水中異樣的情況。但由于我省的檢測技術有限,對于此類添加劑無法做出權威解釋。而且國家有關部門至今也未對此類情況下發有關檢測細則。所以目前我省是否存在“魚浮靈”尚難檢測。據他們了解,魚浮靈在外地水產品銷售市場中確實存在,消費者在購買時,無論從水質還是味道上都無法辨別,可以說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所以,我省在檢測此類添加劑市場時,也沒接到具有說服力的舉報。我省食品監督部門表示會持續關注此事。
專家提醒市民:正常的活魚眼睛是清亮的,而受過污染的活魚眼睛較為渾濁;此外,正常的活魚鱗片完整且有光澤,而受過污染的活魚鱗片不完整,沒有光澤,且有多處出血。衛生部門提醒市民,一旦在購買時懷疑活魚受過污染,一定不要食用,并及時向有關監督部門反映。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