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素有“長江三寶”稱譽的鰣魚、河豚、刀魚,經過省長江水生動物保護研究中心8個多月精心研究和繁殖,終于成功經受春、夏、秋三季考驗,即將在今春進行首次長江人工放流。
鰣魚、河豚和刀魚是我國長江流域的特有魚種,由于水文條件和氣候變化影響,近年來數量和品質急劇下降。為有效保護長江水產資源,2005年5月,位于巢湖市的長江小老海特種水產有限公司以“挽救長江瀕危魚類,保護長江魚種質資源”為宗旨,領辦我省首家非盈利性民間科研機構——安徽省長江水生動物保護研究中心。該中心每年投資數十萬元收購長江珍稀魚親本,并邀請上海水產大學、中國水產科研所和安徽農業大學的專家學者,對長江瀕危魚類進行人工繁殖研究。此次利用長江水孵化出來的5000多尾鰣魚、刀魚、河豚,經8個月人工養殖,成活率達75%%,個體重100至200克,已達到自然放養標準。目前,研究中心已在實踐中逐漸探索出“長江三寶”和胭脂魚的繁殖培育技術。此外,另有6個品種長江特種魚的繁育放養技術正在研究中。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