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外媒體報道稱,印度出口商協會馬哈拉施特拉邦主席Rustom Irani表示,有關中國停止進口印度海產品的消息純屬誤傳。中國是印度水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此前報道稱,中國將于6月1日起停止從印度進口水產品。這將打擊印度國內的水產出口貿易。
有關報道稱,中國已經于去年5月公布了海產品準入的檢驗檢疫管理辦法。由于印度還沒有獲得中國針對進口海產品頒發的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管理證書(AQSIQ)。因此將按規定停止對中國進行出口貿易。中國將只允許獲得AQSIQ認證的國家向中國出口海產品。
該報道引起印度和中國的高度重視,并嚴重影響了印度海產品的出口貿易。2010年印度對中國出口了15.9萬噸海產品,占該國海產品出口總量的20%以上。Rustom Irani表示,中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海產品的可追溯性規范,因此當中國相關機構向印度政府提出出口要求時,并沒有直接發送給印度出口檢驗機構(EIA),而今相關機構已得到所有有關文件,并預計在10天內解決相關問題。目前,印度對中國的海產品出口貿易并沒有被打亂。
然而,4月中旬,所有出口歐盟的印度水產品都被叫停了。印度出口檢驗機構(EIA)3月15日下達通知,凡沒有在該機構注冊的捕撈船和登陸中心,其捕撈的水產品都將不能得到健康證和用于出口的Q證明。
出口商們紛紛抱怨,一個擁有6萬艘捕撈船的船隊,都沒有一艘在印度出口檢驗機構(EIA)注冊過,并且48個主要的捕撈登陸碼頭和大量的登陸中心也都沒有注冊過。沒有印度出口檢驗機構(EIA)出具的健康證,所有的歐盟港口都不會接納印度出口的水產品。Q證明也是印度海關放行貨物的必要單據。
出口商們指出,所有的碼頭和登陸中心都是政府所有,他們目前無法對此做任何工作。而大多數捕撈船只都是被沒有文化的漁民擁有和操作,印度出口檢驗機構(EIA)應該首先教漁民如何注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