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域資源對人類的未來而言,不論可再生資源還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也不論儲量大還是儲量小,都會日益稀少和缺乏。樹立海域既是資源更是資產的理念,其實質就是要把海域資源作為生產資料構成要素之一的資產來進行管理。因此,有必要實行海域有償使用制度,樹立海域資源資產觀念。
一、對海域資源實行資產化管理
在資源資產化理論指導下,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海域產權制度,明確海域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從事海域開發的主體的權利、責任和利益邊界。對海域資源進行資源資產分類定性、價值評估和核算、進行資源資產的產權登記,建立資源實物賬戶和價值賬戶,在此基礎上對用海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然后核定用海單位和個人的海域使用權,并向其頒發海域使用權證。用海單位和個人只有取得海域使用權證后才能用海,由此建立起海域有償使用制度和產權運營管理機制,實現海域資源的資產化管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加速海域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必須在堅持海域資源國家所有的原則下,鼓勵各用海主體積極參與海域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海域所有權與使用權可以分離,用海單位和個人也必須有償地向海域所有者取得使用權后,才能利用海域資源來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國家擁有海域的所有權,并相應地建立起海域使用權的界定、審批、發證等程序,統籌規劃海域使用,合理布局各種海洋開發利用活動;用海單位和個人取得海域使用權后,可以自主經營、開發、利用海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序、有度、有償”地使用海域,維護海域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海洋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二、確立海域使用權的核心是海域有償使用
國家作為海域資源的所有者,應當從海域資源中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這就必須通過海域使用權的有償出讓來實現。確立海域使用權的核心是貫徹海域有償使用原則,實行海域使用許可證制度,并采取市場經濟的方式進行運作。作為使用海域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向所有者交納一定的使用費后,才能從國家取得相應的用海權,然后才能利用海域資源來進行生產經營活動。
對海域實行有償使用制度,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依法對海域資源合理開發與保護的根本措施,有利于國家的海域所有權從經濟上得到實現,可以避免海域國有資源性資產的流失,使國有資源資產保值、增值。同時,海域有償使用制度可以建立一種海域資源更新的經濟補償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海域使用者通過開發利用海域,取得經濟效益;國家將征收的海域使用金,用于海域資源的再生產過程,不斷增加社會投入,促進海域資源的新陳代謝,實行取之于海、用之于海的政策,形成海域開發、整治、保護和管理的良性循環。因此,海域有償使用為海域使用管理的科學化、合理化起到了制度保障作用,也有利于海域空間資源的綜合利用開發,從而保證海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發揮經濟手段在海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首先,國家與使用者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國家可以通過出讓海域使用權,獲取一定的資源價值補償,并對海域的歸屬、流動及制度制定與變遷方面施加影響;使用者通過繳納使用金,依法取得使用權,在使用期內,運用市場經濟運行規律,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和繼承海域使用權,實現使用權商品化。國家與用海單位、個人之間不僅僅是管理與被管理的行政關系,更重要的是一種平等、自愿、有償、有期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法的公平、正義的價值形態在海域的可持續發展中得到體現。
其次,經濟管理手段增強了海域有償使用制度實施中的可操作性,如實行使用金差別政策,確定不同征收標準,就是考慮了海域使用的多功能性,區分生產性用海和各類公益性用海,體現地區間的經濟水平差距,既維護了國家整體利益,又調動了地方積極性。
最后,利用經濟手段引入競爭機制,實現海域管理的規模經濟效益。有償使用必然增加使用者的投資成本,為實現利潤最大化,使用者一方面進行資源合理配置,選擇高效產業,增加產業邊際效益;另一方面遵循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按照使用權的商品流通性,實行開發主體的合理兼并,實現海域資源利用的規模化、效益化,使海域管理真正實現 “海有其主,海盡其用”。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