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作為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是許多名貴魚類的“家園”,可以說它是淡水漁業的搖籃。然而,經過數年的捕撈,很多人都很關心,長江里還有多少魚類存活?記者從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了解到,從2001年起,專家們就開始和環保部門進行長江江蘇段魚類物種課題的調查,經過5年的“收集”,長江江蘇段漁業資源現狀終于被摸清。
現狀篇:漁汛已經無法形成
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彭剛向記者介紹,總結長江江蘇段魚類的現狀就是:近年來,長江江蘇段魚類種類減少,規格下降,低齡魚增多,資源衰退嚴重。
據悉,上世紀70年代,鰣魚、刀鱭、鳳鱭、中華絨螯蟹還能形成漁汛,漁民們捕之不及;上世紀80年代,鰣魚、刀鱭、中華絨螯蟹產量減少;90年代,鰣魚已基本消失,刀鱭、中華絨螯蟹捕撈產量銳減,鰻苗和蟹苗產量大幅度下降,幾乎形不成漁汛,唯一形成漁汛的僅鳳鱭一種。
90年代江蘇長江水產捕撈量在5000~8000噸左右,近年來長江捕撈量占江蘇淡水捕撈量的比重不斷減小,經濟效益逐年降低,個別品種資源下降趨勢十分明顯,部分品種已到“瀕!钡牡夭。
調查篇:江蘇段魚類108種
彭剛說,在環保部門的配合下,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從2001年以來,就對長江江蘇段魚類進行定期調查,全段共設立了7個監測點,進行守株待“魚”。歷時5年的監測,收獲不校
據悉,專家整理過去長江江蘇段魚類出現的歷年資料,長江江蘇段共有歷史記錄的魚類161種,分別隸屬于19目42科,其中鯉科魚類種類最多,占長江江蘇段魚類總數的37.65%。但是,這次調查的結果卻只采集到長江魚類108種,還有53種魚至今還不知道是否存活于長江江蘇段。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情況是,雖然江蘇全江段的優勢魚種還有不少,但這些優勢品種魚的平均體重卻只有0.974至292.431克,魚類小型化、低齡化的態勢讓人不可思議。
江蘇段出現新種魚
不過,這次調查也有欣喜,因為在位于南京的江浦監測點網到了一條從來沒見過的魚。據介紹,新發現的這個魚的嘴唇與其它魚的嘴唇不一樣。它的上嘴唇中間是裂開的,外形上上嘴唇是左右兩瓣,這條魚有可能是“負沙鰍”的一個變種,因此專家給它取名“異唇負沙鰍”,由于只獲得一個樣本,因此還需要再進行“同類獲得”。另外,在鎮江段專家還驚喜地采集到了7尾鯉科魚類,經鑒定認為是片唇魚句的一個新種,命名為鎮江片唇魚句。
瀕危物種重新“回歸”
除了新種魚,調查中專家還獲得了3個省新記錄的魚,分別是遮目魚、長鰭吻、尖頭塘鱧。而且一些易危和瀕危物種的魚類也出現了,如中華鱘(易危)、胭脂魚(易危)、松江鱸(瀕危)、白鱘(瀕危)、長身鱖(瀕危)等。
污染導致畸形魚類增多
專家說,江水的污染直接影響著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由于江蘇沿江地區城鎮密集,兩岸建有大、中型企業300多家,大型港口5處,大、中型碼頭300多座,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港口碼頭廢水排入長江水域,并且江蘇還要承受上游過來的大量污水。這導致沿江部分水域形成近岸污染帶,石油類含量超標嚴重,水質已呈逐年下降趨勢,致使魚類種群減少,魚病盛行,畸形魚數量增多。
珍稀魚類被螺旋槳打死
調查中,專家還發現,長江里運行的那些船只,正在跟魚類的生存“爭奪”地盤。“特別是機船螺旋槳擊斃珍稀魚類的情況越來越多,造成珍稀水生生物被船舶的螺旋槳打死的慘劇!北热,2005年7月17日,長江南通段驚現一條被輪船螺旋槳切去尾部的巨大中華鱘,其尾部被巨輪螺旋槳活生生地切去,而這條中華鱘是國內已知最大的中華鱘,比南通收藏的中華鱘標本還長1米多。
閘壩修建使魚類無家歸
閘壩修建讓很多魚類回不了家。專家說,大量的閘壩使湖泊的通江功能徹底消失,破壞了魚類的洄游規律,使得水域的生態系統不斷被分割、萎縮,對魚類產卵及索餌場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其順利完成生命演化,從而導致魚類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退化,直至喪失。啟示篇:盡快建設救護中心彭剛認為,長江江蘇段應該加快“長江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建設。同時也應該加大江蘇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珍稀水生生物保護站建設。
啟示篇:盡快建設救護中心
彭剛認為,長江江蘇段應該加快“長江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建設。同時也應該加大江蘇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珍稀水生生物保護站的建設。
■新聞附件
魚類資源小型化敲響警鐘
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說,一旦生物群體結構低齡化、小型化現象嚴重后,將給生物資源再生和恢復帶來困難,魚類種群同樣如此。因此采集樣本時專家發現魚類小型化,給長江江蘇段魚類多樣性的保護敲響了警鐘。
據了解,江蘇省原來就有20多個縣(市)產鰣魚。10多年來,由于過度捕撈和捕殺幼魚,再加上長江上游的閘壩修建等原因,產量急劇下降,1974年江蘇鰣魚最高年產量曾達到1344噸,雖經多年保護,至1986年仍僅為11噸。目前,鰣魚已近絕跡,被我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魚類。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