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從昨日召開的上海市水產工作會議獲悉,從今年開始,上海開始對本市養殖水產品試行上市前的抽查。與此同時,今年本市將建立8個標準化水產養殖場。
據悉,十一五期間,上海將再次減少內陸以及近海的捕撈量,以防止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在此基礎上,上海的遠洋捕撈去年得到大力發展,已經成為水產產量的一大支柱。
市水產辦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38.75萬噸,同比增長9.61%。其中遠洋捕撈16.29萬噸,同比增長41.58%。
與此相對應,上海的近海捕撈量為2.96萬噸,同比下降11.45%。淡水養殖18.69萬噸,同比下降6.41%。漁業產值55億元,比上年增長6.5%,漁民人均收入10948元,增長10.2%。市水產辦昨日透露,今年開始,有關部門將對本市養殖水產品試行市場準出檢驗。
據悉,上海農業部門的水產檢測一般都針對本市的養殖場或者水產養殖戶。除每年節假日的例行檢查外,在高溫季節以及梅雨季節等還將進行突擊檢查,檢查將一直延續到水產準備運輸。
今年,水產監管將加大水產檢測力度。試行水產準出制。上海市水產辦主任梁偉泉介紹,“所謂的水產準出制,就是在水產上市之前進行抽檢,合格的產品,讓他們上市,養殖場可以將合格報告交給經銷商;不合格的產品將被打回,同時進行處罰,責令改正。”今年這一制度可能會先在本市10家大型養殖場試行,成熟后,將有望在全市鋪開。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