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江西省外向型漁業發展憋足了一股勁,其迸發的力量讓人吃驚。
去年,
江西省水產品出口額達2.53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額達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4%。水產品出口占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連續11年居內陸省份第一。
今年1至4月,全省水產品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水產品出口總量達3448.6噸,出口額逾1.1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額9813.8萬美元,同比增長44.4%,水產品出口再創歷史新高。
是什么使贛鄱水產品出口“樂事”這么多的?
健全的良繁體系,健康的養殖環境,為出口水產品提供品質保障
在寧都縣鑫鴻水產有限公司,偌大的規模化良種繁殖場內一派忙碌景象,前來購買魚苗的客戶絡繹不絕,等著裝運魚苗的車排成了一條長龍。這家繁殖場的負責人不無自豪地介紹,目前,他們場已成為年產20億尾淡水魚苗的大型苗種繁殖場,是全省最大的“四大家魚”魚苗種生產基地之一。
苗種是發展水產養殖業的基礎,苗種的質量是外向型漁業健康發展和漁民增產增效的基石。各地加大投入,做大做強良繁體系,全省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級原(良)種場為龍頭,省級原(良)種場和規模化重點苗種繁殖場為骨干,縣級苗種擴繁場為基礎的良種繁育體系,其中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數量列全國各省市之首。去年,全省水產良種覆蓋率達70%。
養殖環境是確保水產品質量的關鍵。我省在這方面亮點頻閃:目前,我省由農業部核準的“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數量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的10%;通過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的水產品和水產加工品340多個,我省是全國水產品獲有機、綠色食品認證最多的省份。
近年來,我省利用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實施了現代漁業標準化池塘改造建設,累計投入5.65億元,其中現代農業專項資金1.39億元,改造標準化池塘8.9萬畝。
現代化加工與流通建設全面推進,為水產品出口插上騰飛翅膀
我省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契機,大力實施水產品“主攻加工”戰略,取得長足進步。
近年來,我省以加快發展水產加工業為重點,走“兩個面向(面向國際市場,面向國內大型超市)、三個一批(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產品檔次高的水產加工企業,改造一批傳統水產加工企業,整合一批資源綜合利用的水產加工企業)”發展之路。目前,全省規模以上加工與出口企業達94家,水產品加工率每年以提高2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尤其是在進一步穩定烤鰻加工,加快發展魚片、小龍蝦、珍珠系列產品和傳統特色產品加工的基礎上,我省引進并建設了全球第一條標準化淡水魚糜及其深加工生產線,以鰱鳙魚為原料的淡水魚糜批量打進日本市場,大幅提高了水產品加工率和附加值,延長了水產品價值鏈條,徹底解決了我省大宗水產品加工、銷售的難題,增加了漁民收入。
水產品進入大流通時代,水產品貿易成為我省農產品貿易的一大亮點,近年來形成了內銷與外銷并舉的良性循環。全省有水產品交易市場(含集散地)40多家,各類水產營銷組織300多家,每年省外銷售量達100萬噸,水產品流通業年增加附加產值79.34億元。去年,我省實現鮮活淡水魚供港零的突破,成為我國大陸繼廣東之后第二個鮮活淡水魚直接進入香港市場的省份。
“對外注冊”成效凸顯,助推水產品多批量“游出”國門
“對外注冊”是歐盟、美國、俄羅斯等設置的市場準入門檻,通過了“對外注冊”就意味著取得了向這些國家出口商品的資格。
省相關部門積極協助水產企業“對外注冊”。到今年4月份,全省有22家水產出口企業分別對美國、歐盟、俄羅斯、韓國成功注冊,水產出口企業對外注冊數居全國內陸省份之首,對外注冊率居全國前列。
為應對歐洲鰻魚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后的負面影響,省漁業主管部門強化服務意識,及時組織企業研討應對之策。同時,對重點出口企業進行“一對一”幫扶,在第一時間反饋信息,協調相關部門解決問題,幫助企業建立穩固的原料供應基地。
在省有關部門的引導和努力下,在應訴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小龍蝦關稅案中,江西鄱陽湖四海國際水產有限公司經美國商務部仲裁,獲我國小龍蝦出口企業唯一零關稅資格。如今,我省水產出口企業在美國洛杉磯設立直銷公司,將小龍蝦直銷到美國市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