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大黃魚、梭子蟹、泥蚶……過去曾是酒店餐桌“座上賓”的高檔海鮮,如今已成了尋常百姓的“盤中餐”。這其中,寧波大學攻克的一項專為養殖海產品提供“食物”的技術難關,起到了關鍵作用。該項名為“海水生物活餌料和全熟膨化飼料的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的科研成果,最近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海產品要生長得健壯,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得有營養。”課題第一完成人嚴小軍今天告訴記者,“一條魚從出生到成長,全部的營養可以由我們提供了。”
據介紹,不同的海產品有不同的營養需求,同一種海產品在苗種和生長發育期的“吃”也大有講究。比如,一條大黃魚從苗種開始,就要吃海水生物活餌料,在生長過程中,膨化飼料——綠色環保的無菌食品就成了它的食物和營養來源。海產品因為吃得營養,就長得健壯了。據測算,魚、泥蚶等苗種吃上生物活餌料后,可以提高30%的存活率,單位時間育苗率也提高了120倍左右。目前,嚴小軍等人組成的科研團隊成功研制了海水生物活餌料和全熟膨化飼料,并建成國內最大的餌料生物種質庫。
這一科研成果不僅有效地解決了海水養殖中的難題,還鼓起了漁民的錢袋子。溫州樂清市翁垟鎮三嶼村原是一個貧困村,在寧波大學科研人員指導下,先后辦起了40多家泥蚶育苗廠,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泥蚶育苗供應基地。來自湖北的打工妹趙艷萍,原在溫州一家育苗廠打工,從2001年起拜寧大科研人員為師,并自費到寧大進修,如今已成了藻類培養方面的技術員,年收入也超過5萬元。眼下,這項科研成果已在南方沿海300多家育苗場得到推廣應用,2004至2006年,這項科研成果實現直接經濟效益3億多元。
有了營養保障,海水養殖業得以迅速發展,一種種珍貴海產品放下“架子”,走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泥蚶是寧波人十分喜歡的海產品,隨著生物活餌料的廣泛應用,蚶苗價格從每公斤10萬元驟降至目前的1000元左右,泥蚶價格便宜了,昔日的高檔海鮮成了家常菜。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