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昨天獲悉,日前,萊州多寶魚順利通過廣州檢驗,重新打開銷售局面。萊州養殖業戶打算為大菱鲆注冊商標,維護自己的權益。
“一棒子打死這么有營養價值的魚,實在太可惜了。”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所長張利民在昨天的萊州大菱鲆(多寶魚)可持續發展座談會上說。目前多寶魚市場解凍,但銷售還不盡人意。昨天,萊州市邀請了漁業專家、養殖業戶、經銷商及新華社、羊城晚報等媒體共同探討如何打開多寶魚銷售市場及未來發展之路。
萊州市是多寶魚的養殖發源地。1999年,多寶魚首次“游”進萊州,在國內首創了工廠化養殖的新模式。這一模式還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多寶魚也成了當地漁民的“搖錢樹”,萊州多寶魚年產量占煙臺市的三分之一,達5000多噸,年產值3億多元。
去年11月中旬的“多寶魚事件”,使萊州多寶魚也受到牽連。“其實藥殘超標的不是萊州多寶魚。可消費者只要一聽多寶魚就退避三舍。”一位萊州漁民無奈地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煙臺尚無一家養殖業戶為多寶魚注冊商標。這也使得一家出問題眾人受牽連。
據悉,面對困境,萊州養殖業戶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尋求突破。昨天,部分養殖業戶表示,打算為多寶魚申請商標,“這樣一來,誰家的魚出問題誰承擔責任,用不著大家都跟著挨板子。”另據了解,自從多寶魚事件發生后,萊州漁民主動將多寶魚送至山東省水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檢測。兩個月來已有百余名漁民送檢,檢測結果均為合格。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