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紐芬蘭省有幾個最:最晚加入加拿大聯邦(1949年),位于北美大陸最東端,也是加經濟最不發達的省份,但同時卻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淺海漁場。20多年前它與歐洲國家發生的那場捕漁糾紛曾令世界矚目,那么它漁業的現狀如何?記者日前有機會順路往訪一探究竟。
記者駕車前往一家海產廠采訪途中,看見沿途海灣盡是小小漁村,但漁網卻很罕見,房前屋后堆放的多是捕捉螃蟹和龍蝦的網箱。這個名叫老珀利肯的漁村位于紐芬蘭東北岸一半島的尖端,有居民650人,在加拿大算是一個相當大的漁村了。它因為有一個規模頗大,名叫“坤海(QUIN SEA)公司”的海產加工廠而遠近聞名。
記者同特意前來陪同的省漁業部新聞主管布萊德利.鮑爾(POWER)一走進廠辦,豪爽的總經理格利高里.哈迪(HARDY)來不及寒喧就說:來巧了,快快更衣,現正在加工螃蟹呢。于是我們即刻走進更衣室,換上黑皮靴,蘭大掛,還得戴上蘭頭罩。走進車間,只見一箱箱還混著冰塊的桔紅色雪蟹從清洗池送上傳送帶;而立在傳送帶兩邊的工人則兩手分別抓住兩側蟹爪,對著面前伸出來的一道鐵片向下一磕,蟹殼即從上方彈落,余下的蟹肉連爪被一分為二;順勢又往下面飛旋的兩個沙輪上一碰,帶爪的兩半螃蟹即完成了加工。這一過程僅用了約3―4秒鐘。哈迪經理請記者近前一拭。記者學樣做完一個,自認還算不錯。可哈迪拿起這兩半蟹指著說,你看蟹腮可都還留在上面呢。原來下面砂輪的作用是要將蟹腮打掉。這個動作要極為準確才成,不到位會有蟹腮殘留,過火則會造成蟹肉殘損。記者不服氣再拭還是沒有成功,大家哄笑起來,記者只好認輸。
接著,總經理引我們走進另一間更衣室,此次換上的則是綠靴、白衣、白頭罩,看的是峨螺加工。只見小拳頭大的峨螺是從清洗池里被直接輸入高壓汽鍋爐僅4分鐘即煮熟了,并在冷卻后進入剝殼機將螺殼紛碎分離,螺肉則出現在傳送帶上,再由人工驗看是否有殘殼遺留;之后則是送入零下21度的裝置冷凍23分鐘后裝箱。記者看到螺肉相當整齊,皆大姆指般大小,總經理遞一個讓記者品嘗,記者感覺味如牛腩,既筋道又好吃。
參觀完畢,我們換下衣服回到辦公室落坐。哈迪介紹說,此廠是本省的大廠之一,有三大主打產品,但今天沒有蝦的加工。記者問起產量與市場情況。經理告訴記者:雪蟹的年產量是1200萬磅,70%至75%是出口到美國,其余出口到日本。峨螺的年產是300萬磅,85%出口到韓國,多是做成罐頭。蝦的產量是1200萬磅,帶殼蝦出口到日韓等國,無殼蝦則向歐洲出口。記者問,可有向中國出口。經理說,該省直接出口到中國的主要是龍蝦,其他海產品近兩年才開始對華出口,量還不大,但在逐年增長中。他說,其實,出口給日本的螃蟹99%是直接運往日本設在中國的工廠進行二次加工后,再銷往日本本國和世界各地的。
鮑爾補充說,加拿大海洋資源豐富,初級加工有安全和品質優勢;但在二次加工方面則因為沒有規模經濟與廉價勞力的優勢而不具國際競爭力。在這方面占優勢的是中國。因此,他認為兩國位于合作的潛力很大。
談起漁業資源保護時,經理說,今年正好是聯邦政府禁捕令發布20周年,在那之前歐洲漁船蜂擁而來,魚不分大小,入網都要。由于國內外的濫捕這里的鱈魚幾近消失。加政府于1992年頒布禁捕令,強化監管,違者被押到加港口進行嚴懲。1997年海洋法生效,200海里經濟區實施,這才制止住歐洲船只的進入。不過,時至今日,鱈魚的數量也還沒有恢復到以前。鮑爾介紹說,加聯邦政府負責海洋與捕撈監管,省政府只負責加工管理;而加工廠是不允許擁有自已的魚船的。經理告訴記者,該廠的貨源是來自各漁村的200多艘個體漁船。
接著轉向海洋資源保護問題,他們告訴記者,在該島的南海岸,鱈魚只在5至12月允許捕撈,限額是7000噸;北岸額度則每船每年限捕3000磅。全省蟹的配額為6萬噸;峨螺配額是5000噸。
問及挑戰時,哈迪說:捕漁季節性強,因此工廠生產也是季節性的:鱈蟹和峨螺是4--7月份開工;蝦的可捕時間最長,從4月可延續到12月份。其他時間為禁漁期,漁民和工廠都無事可干,只能關門,他們多是靠領失業救濟金維持生活,等待下一個漁季的到來。
記者注意到工人幾乎都在50多歲就問為何不雇用青年人。哈迪說,此村只有居民650人,而其中一半已是退休人口,勞動力只有100余人,而青年人又不愿意干這一行,所以工廠只好從其他地區招人。他說,此廠現在還沒有外藉工人,但有一個兄弟廠已雇用了20名泰國工人;幾年后如果沒有外勞補充,本廠就玩不轉了。鮑爾補充說,勞力短缺是漁業的一大問題。聯邦政府配給的外藉勞工太少,比如給本省服務業200個名額,可漁業只給了約60個名額。省里現正在向聯邦申請更多外藉勞工配額。記者建議他們考慮從中國沿海招聘工人,他們表示,只要爭取到配額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