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廣西地處祖國南疆, 南臨北部灣, 背靠大西南, 海岸線長1595 公里, 淺海面積6488 平方公里, 灘涂面積1005 平方公里, 島嶼651 個。既是我國大陸最西端的沿海省區, 又是我國西部地區12 個省區市中惟一的沿海省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廣西自治區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 “ 完善海洋功能區劃, 制定海洋經濟發展規劃, 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資源。加快把海洋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由此表明, 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廣西“ 十一五”期間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一、廣西發展海洋經濟的獨特優勢
1、廣西是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的橋頭堡, 具有明顯的交通區位優勢
廣西背靠大西南, 面向東南亞, 是西南地區通向我國沿海、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 還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廣西沿海岸線曲折, 港灣眾多, 可供開發建設3 萬噸級以上的深水泊位100 多個, 現在港口總吞吐能力已超過1500 萬噸, 與世界上8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0 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南昆鐵路建成通車后, 西南地區貨物通過廣西沿海港口群進出的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進出的貨物種類不斷增加,貨運量持續擴大。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后, 廣西沿海地區作為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的橋頭堡作用得到進一步強化。一是開發利用西部地區優勢資源、調整產業結構。西南地區煤炭、化工、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 資源的開發力度加大后, 通過廣西沿海港口運輸的貨物量將會有較快的增長。二是擴大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西南地區對外貿易依存度目前僅為6.5%, 遠低于全國47%的平均水平, 預計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 這一地區的對外貿易有望進入一個高速增長的新階段; 同時, 西南地區石油等資源相對短缺, 借助于廣西沿海港口群這一便捷的通道, 可利用中東地區等國外原油及油品。三是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 西部地區包括交通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有突破性進展, 西南地區貨物集中運輸條件將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從而進一步降低西南地區貨物通過廣西沿海港口群進出成本, 并且更方便快捷。
2、廣西海洋資源豐富, 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
(1) 海洋水產基地優勢地位突出
北部灣面積為12.93 萬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38 米,最大水深100 米。北部灣海域屬熱帶海洋, 適于各種魚類繁殖生產, 加上陸上河流攜帶而來的大量有機物及營養鹽類, 使北部灣成為高生物量的海區之一。出產的魚貝類有500 多種, 其中具有捕撈價值的50 多種, 以紅魚、石斑、馬鮫魚、鯧魚、立魚、金線魚等10 多種最為著名, 其他海產中的魷魚、墨魚、青蟹、對蝦、泥蚶、文蛤、扇貝等品種, 以優質、無污染而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聲譽。魚類總資源為140 萬噸, 其中底棲魚類資源量為35 萬噸, 約占總資源量的47%, 總可捕量約為70 萬噸。廣西沿海灘涂生物資源豐富, 共有47 科、140 多種, 以貝類為主。其中, 牡蠣資源量4000 噸, 文蛤資源量8500噸, 毛蚶資源量22000 噸, 方格星蟲資源量4000 噸, 鋸緣青蟹資源量140 噸, 江蘺資源量190 噸。淺海區有浮游植物104 種, 浮游動物132 種, 年均總量分別為每立方米1850 萬個細胞和137 毫克。另外, 北部灣有昂貴藥用價值的海洋生物資源也較為豐富。其中, 鱟4 種,資源量數萬噸, 年產量約20 萬對; 河豚8 種, 僅棕斑免頭每年可捕量就達1.1 萬噸; 海蛇9 種, 沿海的活海蛇年產量約75 噸。
(2) 濱海旅游特色明顯
廣西沿海地區還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旅游資源, 擁有“ 天下第一灘”美譽的北海銀灘、潿洲島、山口國家級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欽州灣“ 七十二涇”和龍門諸島等景區, 此外還有緊連越南的出國旅游條件, 發展濱海旅游業特色優勢明顯。
(3) 海洋礦產資源豐富
北部灣盆地油氣蘊藏量也十分豐富。在東南部海域已發現北部灣盆地和鶯歌海盆地兩個海底油氣盆地。北部灣油氣盆地面積約3.8 萬平方公里, 沉積厚度近萬米, 預測油氣資源量為22.59 億噸, 極有開發前景。鶯歌海盆地主要分布于北部灣灣口區域, 已探明含油氣面積5.4 萬平方公里, 天然氣儲量900 億立方米, 為中國海陸勘探發現的大氣田之一,預測遠景石油儲量達5.9 億噸。已開發的油氣田有潿10- 3、潿6- 1、潿11- 4。
北部灣海底沉積物中還含有豐富的砂礦, 已知的有28 種, 主要有鈦鐵礦、金紅石、鋯英石、獨居石、石英砂等。其中, 石英砂礦遠景儲量10 億噸以上, 石膏礦保有儲量3 億多噸, 石灰石礦保有儲量1.5 億噸。此外, 鈦鐵礦比較豐富, 沿岸已知產地8 處, 其中3 處經初步勘查估算地質儲量近2500 萬噸。根據遠景區分級含量標準, 北部灣海域中的礦產資源產地劃分為一級遠景區的有9 個, 它們皆分布于水深10~20 米的近海區域,開發前景廣闊。
二、廣西海洋經濟發展目標
認真編制和實施各級海洋功能區劃和各類涉海規劃, 建立良好的海洋開發秩序, 進一步推進海洋科技經濟一體化進程, 提高海洋科技產業化程度和海洋開發利用與保護水平。加快海洋經濟結構調整, 全區海洋經濟發展在“ 十一五”末接近同期全國平均水平, 真正成為廣西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使廣西初步進入中國海洋強省行列。
海洋交通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力爭開工建設15~17 號3 個5~10 萬噸級泊位, 疏浚10 萬噸級深水航道, 到2010 年防城港吞吐能力達到2500 萬噸。北海港開工建設4 個萬噸級泊位, 建設國際客運二期工程。欽州港為大型能源、礦石專用碼頭和大型集裝箱碼頭后備資源, 力爭“ 十一五”開工建設。
海洋水產養殖捕撈目標。全區海水增養殖面積達到117590 公頃, 養殖產量208.82 萬噸, 分別比2001 年增長93.2%和178.0%。20 米等深線淺海灘涂面積的利用率為15.7%, 海洋捕撈機動漁船1.1 萬艘, 總噸位達到38 萬噸、主機功率75 萬千瓦, 捕撈產量達到120 萬噸, 產值85 億元。外海及南沙海域作業漁船規模達到5000 艘, 占海洋捕漁船總數的45%, 捕撈產量達到60萬噸, 占捕撈總產量的50%。遠洋漁業迅速發展, 漁船總數達到800 艘, 其中大洋性現代化漁船200 艘, 產量突破20 萬噸, 占捕撈總產量的17%。近海、外海、遠洋漁業三者產量比為2: 3: 1。海洋漁業產品加工產量實現90 萬噸( 占總產量30%) ; 水產品冷凍加工產量實現63萬噸( 占加工產量70%) ; 魚糜、魚糜制品和調理食品加工產量實現5 萬噸; 貝類凈化實現16 萬噸。水產加工流通總量380 萬噸, 其中水產品運銷區外180 萬噸, 占全區海產品總產量60%; 水產品出口量24 萬噸, 占全區海產品總產量8%。
旅游發展目標。以北海為重點, 合理布局旅游項目,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增加旅游線網, 并與桂林旅游形成一體, 聯結國內、國際旅游業務, 到2020 年逐步形成以濱海旅游為主題, 邊境旅游、商務旅游、生態旅游和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共同發展的具有國際水平的旅游體系。
工業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 廣西將建成一大批大型的濱海火電、核電、煉油、煉鋼、造紙、化工等工業企業, 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推進廣西工業化進程。
三、加快推進海洋經濟結構調整, 促進海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建議
廣西是西部12 個省區市中惟一具有臨海綜合優勢的, 但是, 當前海洋經濟仍不發達, 開發程度較低, 基礎較為薄弱, 特別是海洋經濟結構不合理, 與先進沿海省市相比還有相當差距。所以廣西必須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 加大海洋經濟結構的調整力度, 力促海洋經濟發展。
1.地區經濟結構調整上, 要充分發揮沿海地區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沿海地區由于地處海洋與陸地相接的邊緣地帶,在資源賦存和經濟發展方面表現出非常明顯的“ 陸海組合優勢( 效應) ”, 因此長期以來世界各國都推崇海洋經濟模式。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長期保持高速增長,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擁有海洋資源和經濟地理位置的雙重優勢。廣西也是如此。但是, 與全國平均水平及沿海其它省、區相比較, 廣西沿海地區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牽頭作用不明顯, 在全區經濟總量中貢獻相對較小, 顯示出所擁有的“ 組合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合理和有效地開發利用。因此, 如何進一步發揮廣西擁有“ 一片海”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就成為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期內廣西發展特色經濟的重要內容。總的來講, 就是要采取新的發展思路和各種支持性政策措施,通過重點發展港口經濟、海洋產業、現代農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途徑, 加快促進沿海地區經濟全面增長和社會進步。
2.產業結構調整上, 要突出海洋產業在廣西沿海地區經濟中的地位
上世紀90 年代以來, 在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的推動下, 我國海洋產業增殖不斷擴大, 在沿海地區經濟增長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成為當地經濟發展強有力的增長點。但是, 由于廣西海洋產業結構不合理和產業發展水平低下, 海洋經濟對沿海地區經濟拉動不大, 對沿海地區經濟的貢獻率僅為3.66%, 遠低于全國6.88%的平均水平。因此, 必須及時地調整廣西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重點。一是繼續大力發展海洋水產業。廣西是我國海洋水產基地之一, 海洋水產業年總產值近100 億元, 居全國第8 位, 在廣西海洋經濟和沿海地區經濟中的地位很突出。作為我國西部地區惟一臨海地區, 廣西海洋水產資源十分豐富, 淺海灘涂廣闊, 水質肥沃, 生物品種繁多, 海洋水產業發展的空間和潛力還很大。“ 十一五”期間, 應以優勢特色名貴品種為重點, 發展規模化設施化淺海海水養殖, 壓縮近海捕撈, 拓展外海和遠洋捕撈。此外, 廣西背靠的大西南地區有近2 億人口, 人均水產品產量僅占全國1/ 7, 人均海水產品產量為零。如果達到全國人均消費水平, 西南地區對海水產品的年需求將達到400 萬噸, 從而為廣西海洋水產業提供巨大的市場潛力。因此, 一是進一步做大做強廣西海洋水產業并發展成為西部地區惟一海洋水產基地, 這既是促進廣西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 也是實施西部大開發對廣西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 二是重點發展海洋運輸業、濱海旅游業和新興海洋產業, 并進一步提高在海洋產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海洋運輸可以依托廣西沿海優越的港口條件, 組建海運企業, 建設遠洋船隊, 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即將建立的契機, 重點發展通往東盟各國的海洋運輸業。廣西具有獨特的濱海旅游資源, 除進一步開發北海銀灘、防城港金灘等著名景區外, 還應積極開發潿洲島、斜陽島、龍門群島、麻藍島、江山半島等島嶼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沙灘海島游、海洋生態游、京族風情游以及休閑漁業游等旅游產業。從需求上看, 我國西南地區居民深居內陸, 濱海旅游對他們具有新鮮和奇特的吸引力,廣西沿海地區是西南地區居民最近的濱海旅游目的地,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西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逐漸加快, 居民收入水平將不斷提高, 對濱海旅游消費需求也將會不斷擴大, 廣西的濱海旅游業應該也必須有更大的作為。新興海洋產業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朝陽產業, 應結合廣西實際, 大力發展以鱟試劑、海洋功能食品、海洋藥物、海水珍珠和海藻類系列產品、海洋生物肥料等為重點的海洋生物產業和以溴系列制品、苦鹵綜合利用制品、精細化工產品等為重點的海洋化工, 促進新興海洋產業跨越式發展; 三是加強沿海油氣等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 進一步培育壯大海洋油氣等礦產業。
3.技術結構調整上, 要提高科技含量
與全國平均水平及東部沿海其它省、市相比較, 廣西海洋產業發展存在著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是科技研發能力嚴重不足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不高, 這既影響了企業經濟效益, 又容易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廣西海洋產業門類單一, 結構層次低下, 海洋產業幾乎是海洋水產業的代名詞, 而作為主導產業的海洋水產業也仍然停留在粗放型發展階段, 95%以上的漁船為中小漁船, 大多數漁業冷庫設備老化嚴重, 能耗高, 效率低, 技術指標達不到要求; 水產品加工增殖水平也很低,基本是以冷藏冷凍、腌制、干制品為主, 冷凍干腌占水產品加工的80%以上, 且規模小, 科技含量低, 附加值少。因此, 廣西海洋經濟要持續、快速發展, 就必須把提高科技進步在海洋產業發展中的比重作為首要目標, 用先進的海洋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的海洋水產業, 使其盡快升級換代; 應用高新技術, 大力發展海水增養殖產業和海洋生物制品加工業; 加快漁船更新改造, 增強海洋捕撈生產能力; 加強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 搞好漁業資源調查, 探明漁業資源儲量;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 建立遠洋漁業地理信息系統, 綜合分析遠洋漁場環境和漁業資源的分布、洄游和資源量, 掌握遠洋及大洋性漁業資源動態, 以提高遠洋漁業產量; 要對現有漁業冷庫、制冰廠、冷凍加工廠進行擴建和改造, 重視技術人才引進和培養, 建立技術和資金引進—消化—開發—推廣的管理體系, 建設一批上規模、高檔次、具有特色的水產品冷凍加工企業。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