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汕頭市潮南區在發展特色水產養殖中,擴大了中華鱉生態養殖面積,獲得較好的效益,現在年產量已逾百噸,并不斷擴大。
在潮南區峽山街道大宅村一家占地50畝的中華鱉養殖場,十多口水質泛綠的水泥池塘邊,大大小小的甲魚正趴著曬太陽。該養殖場老板卓訓華告訴筆者,他的養殖場有13口池塘,全部采用生態養殖方法,年畝產大約3.5萬斤,產值2萬多元,全年產值100萬元左右。據了解,甲魚養殖關鍵在于飼料投喂控制、水質調控和病害防治,跟用飼料喂養的甲魚一年可出欄比較起來,用福壽螺等鮮活餌料可降低成本10%至30%,雖然飼養周期需3、4年,但甲魚肉質好,價格也要高出2倍。
汕頭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稱,該養殖場還帶動了周邊勞動力,獲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其生態養鱉模式值得推廣。
據了解,潮南近年來積極發展水產養殖業。目前,水產養殖面積達2萬畝,形成了古埕千畝咸圍養殖基地、閘西圍千八畝魚蝦蟹混養養殖基地、南中國萬畝淡水養殖基地、田心灣高位池養蝦區及淺海貝類增養養殖區,主要養殖品種有南美白對蝦、鱸魚、鰻魚、羅非魚、四大家魚、甲魚及美國青蛙等,水產養殖年產量1.3萬噸,創產值9000萬元。特別是甲魚養殖,近年來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帶動了該區峽山、兩英、臚崗等地養殖戶相繼發展甲魚養殖業。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