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3月4日晚,山東省威海市北部沿海部分地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風暴潮和海水倒灌。盡管此次我市各級各部門做了充分的應急準備工作,但由于風浪巨大、來勢兇猛且正值深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工農業生產仍然遭受了很大損失,直接經濟損失達9億多元。
記者昨日從市政府辦公室獲悉,截至3月5日下午5時,全市共死亡3人,已核實失蹤7人。另外,共倒塌蔬菜大棚2940余個,養殖貂、蠶、雞等經濟大棚2761個,受損大棚89000平方米;1215艘漁船、拖頭或舢板沉沒或受損;海上養殖區受損46750余畝,沖毀蝦池、魚池、參池多處,損失養殖筏架5000多畝,坍塌水產養殖大棚55.3萬平方米;沖毀防浪堤壩、岸壁、碼頭和浮橋9處;損壞房屋6510余間,廠房、倉庫等4.7萬平方米;刮倒大型立柱式廣告牌3個、大型廣告牌43處;損毀樹木4000余棵、苗圃大棚9個;部分市政、電力設施受到不同程度損壞,個別地區出現斷電現象,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億多元。
3月3日夜間至3月5日,我市出現大風降溫天氣,海上風力達8至9級。特別是3月4日晚,陣風高達13級,當日22時至23時又適逢天文大潮,海上最高潮位321厘米,我市北部沿海部分地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風暴潮和海水倒灌。3月3日晚9時,市政府下發了做好防風暴潮和寒潮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堅決克服麻痹思想,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積極做好各項防御和準備工作。通知在海上進行漁業生產和交通航運的船只就近進港避風,加強對港口、碼頭及海濱建筑物、構筑物等易受海潮襲擊的設施的防護,及時撤離有關人員;發動沿海群眾對養魚池、養蝦池、海上養殖筏架等近海養殖設施進行加固,避免沖垮、毀損;積極做好農作物防風、防凍工作,對蔬菜和養殖大棚等設施進行加固,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加強對供熱、供水、供電、通訊、燃氣等公共設施的防護,保障正常生產生活秩序。3月4日,市政府又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啟動了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在救援人員、物資等方面都做了充分準備。災害發生后,我市主要領導親自坐陣指揮,連續趕赴多處受災現場指揮救援,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保證了抗災救災工作的全面有效開展。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