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哪個是牙齒?
袁丹軍:這個牙很鋒利的。
記者:就黑的那個地方嗎?
袁丹軍:對,全是牙。這個表面上看是兩須,一般的話,叫它兩須魚。
記者:這個魚沒有魚鱗是吧?
袁丹軍:對,這是無鱗魚。
記者:這個魚有多大?
袁丹軍:三十四五斤。
記者:運到哪兒去你這是?
袁丹軍:孵化池。
![]() |
[致富經]20萬元買了一條受傷的魚之后 |
這些鯰魚出水后,袁丹軍不敢有絲毫的停留,他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把懷孕的鯰魚送到距離魚塘300米遠的孵化池里進行催產,否則就會影響繁育,甚至造成死亡。袁丹軍和工人們格外謹慎,但是,慌亂之中還是出了意外,一條種鯰魚不小心掉到了地上。
袁丹軍:快!快!快打開!
記者:掉地上這魚是不是很危險?
袁丹軍:對,它懷孕了,掉地下以后,地下是熱的,干的,溫度高,再一個沒有水,沒有水導致粘液干了以后,容易死亡。
記者:這么緊張?
袁丹軍:這條魚損失了不得。
放入孵化池里的鯰魚,催產后,會在24小時內開始產卵,一條這樣的魚就可以產50萬粒魚卵。這些鯰魚都是袁丹軍實現財富增長的寶貝,他就是靠著這些鯰魚,短短四年,成為了湖南、湖北等中南地區(qū)鯰魚行業(yè)的老大,年銷售額超過一個億。
![]() |
[致富經]20萬元買了一條受傷的魚之后 |
養(yǎng)殖戶陳軍:應該說,鯰魚,他在我們這塊,他是起個帶頭作用,他是第一家。
經銷商王鋒:中南地區(qū)這一塊的話,幾乎都是袁總的天下,包括重慶、四川、云南。
然而,不為人知的是,這令人驚訝的財富增長,卻都與一條價值20萬元的受傷鯰魚有關。那么,那是一條什么樣的魚呢?那條20萬元的魚又是如何成為袁丹軍財富增長的起點呢?
這里是湖北江陵縣的馬家寨。至今,袁丹軍仍然清楚地記得,2008年7月12號那天,就是在拐彎處的這個渡口,他發(fā)現了一艘小漁船。
袁丹軍:那個船是活水艙,活水艙一踩的話,水往上冒,我的鞋當時全打濕了,一到水下艙,把這魚撈起來看。
袁丹軍看到,那條魚是正宗的野生長江大口鯰魚,有三十多斤重,但是全身到處都是傷。
員工宋明:肯定網困的時間比較長,完了皮毛還磨得厲害,我就看這魚養(yǎng)不住。
其實,袁丹軍心里非常清楚,這條魚很有可能養(yǎng)不活,但是他還是當即決定冒險買下這條魚。
袁丹軍:當時很激動,我都說不出話來了,說話都結結巴巴,我說,多少錢呢?19萬塊錢。好,19萬,我說,行。我說,你把魚別搞死了,我給你加一萬塊錢,20萬元。
袁丹軍到離渡口最近的江陵縣城取了20萬元現金,同時給他的兩個司機打電話,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開車過來把魚拉回養(yǎng)殖場。20萬元要買一條受傷的鯰魚,趕到現場的司機覺得,袁丹軍簡直是暈了頭了。
員工叔基亮:我們就覺得不可思議,絕對不可能值20萬元,那個魚最多也就是幾百塊錢的事情。我說,你想清楚,我說,不要沖動。
袁丹軍:他說,你是不是吃藥了?別人給你迷魂藥你吃了?還摸摸我腦袋,你是不是蒙了?是不是發(fā)燒?
不管別人說什么,袁丹軍像是著了魔,說什么也要買下那條受傷的野生大口鯰魚。
袁丹軍:沒準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了,所以當時不管是多少錢,他開30萬元我也買。
![]() |
[致富經]20萬元買了一條受傷的魚之后 |
袁丹軍想都不想,直接把20萬元的現金放到了漁民面前。
袁丹軍:他們數了兩沓錢,數不好了,都散了,手都發(fā)抖。
員工叔基亮:數了大概兩到三(沓)的時候,就把那個大錢一數,說我不數了,我相信你。我感覺到那個漁民怕袁總后悔。我漁船也給你了,我不要了,我再干點別的。拿著錢就走了。
漁民拿到錢,頭也不回,很快跑得沒了蹤影。
員工叔基亮:他越是走得越快,越是上當受騙了那種感覺。
員工宋明:當時也有人要,這個價錢好像別人做籠子,他是個外地人,買這個魚。
很多人都認為,袁丹軍一定是被騙了,他簡直就是個外行,但其實袁丹軍已經在鯰魚行業(yè)摸爬滾打了十幾年。
這里是湖北省荊州市水產批發(fā)市場,在這兒,袁丹軍可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他最多的時候每天在這個批發(fā)市場上批發(fā)鯰魚二十多萬斤。
![]() |
[致富經]20萬元買了一條受傷的魚之后 |
宮軍華:我是他一手帶起來的,你像以前,我們都是小打小鬧,跟他合作以后,慢慢就走上正軌了。
楊健:他的生意在我們這塊的話,生意做得最大,做得最紅火的。
不僅在湖北等中南一帶首屈一指,就是在遠在一千多公里以外的遼寧省燈塔市的小堡村,袁丹軍也是村民們的座上賓。
東北養(yǎng)殖戶馬廣奪:就像救星一樣,請他吃飯都排不上號,就是說輪班請。
袁丹軍常年經營鯰魚批發(fā)生意,對于全國各種品種的鯰魚都再熟悉不過了,可是,為什么看到那條野生大口鯰魚時,竟然會如此地興奮?別人覺得袁丹軍是看走了眼,上當受騙了,但是袁丹軍卻覺得抓到了一個大商機,他還認為,這將是他財富迅速增長的一個好機會。
袁丹軍:我覺得不貴,值,這是一種冒險,也是個機會,機遇。
那么,袁丹軍為什么要這么高價買下那條魚呢?那條魚憑什么能值20萬元?這與袁丹軍日后財富的迅速增長有什么關系呢?
其實,袁丹軍之所以要花20萬元買下那條受傷的鯰魚,都與他發(fā)現的一個商機有關,而這還要從他進入鯰魚行業(yè)時開始說起。
2000年,在北京做服裝生意的袁丹軍,因為一個發(fā)現突然轉了行,進入鯰魚批發(fā)行業(yè),并只用了一招就迅速打開了北京的鯰魚市場,半年后成為了當時北京市最大的鯰魚供應商之一。
北京經銷商李志全:要是沒有袁總,北京鯰魚那個市場不可能有這么火爆。
北京經銷商楊根標:越來人越多,連別的地方,像內蒙那些地方,都過來拉貨。
原來,袁丹軍是湖北荊州人,在他的老家,大口鯰魚很受消費者的青睞,但是他發(fā)現在北京當時沒有人賣大口鯰魚,而且吃鯰魚的不是很普遍,他看準了這其中大有商機,就決定把能夠接受鯰魚的湖北口味餐館作為打開市場的突破口。
袁丹軍:每天趕早,就看是哪個商戶給這個酒店送別的魚過去的,就跟他談,我說,你把這個魚你推薦給店里去,什么費用開支算我的,這個魚死了算我的。
袁丹軍的承諾打動了給酒店送貨的水產經銷商,很快,這家餐館就把鯰魚賣火了,口碑相傳,別的餐館、飯店也都上了鯰魚的菜肴。
![]() |
[致富經]20萬元買了一條受傷的魚之后 |
不到半年時間,以8元進價從廣東進的大口鯰魚,賣價飆升到了12元一斤,還供不應求,最多的時候,一天銷售鯰魚五六萬斤,但是,這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袁丹軍不得不到處尋找貨源。
袁丹軍:全國各地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有一點信息的,我都跑過去找貨源。哪怕是死的,都能賣高價。
袁丹軍眼瞅著賺錢的好機會,卻找不到貨源,袁丹軍是干著急。這里是遼寧省燈塔市的小堡村。2005年,袁丹軍得到消息,說這個村兩年前開始養(yǎng)殖這種懷頭鯰魚,現在全村共養(yǎng)殖了500萬懷頭鯰魚,養(yǎng)殖的量大了,銷售卻成了難題。
東北養(yǎng)殖戶劉偉娟:一般魚養(yǎng)成了,應該是冬天賣,開春了賣,還沒賣出去。
東北養(yǎng)殖戶孫立杰:著急上火,天天得上魚販子那兒求人家,還不能給你賣,就是非常難。
北京市場到處找鯰魚,這里的鯰魚卻到處找銷路,這讓袁丹軍很興奮。
袁丹軍:相當于看見新大陸一樣的那種心情,心花怒放,了不得,可以開心死。
![]() |
[致富經]20萬元買了一條受傷的魚之后 |
袁丹軍馬上把東北的懷頭鯰魚販運到北京銷售,不僅一舉解決了他的貨源緊缺問題,還幫著當地的養(yǎng)殖戶擺脫了賣魚難的困境。
東北養(yǎng)殖戶白宏偉:如果沒有他的話,真就不好賣,他價給的高,一池子五六萬斤,一賣不就差五六萬元。
東北養(yǎng)殖戶孫立杰:這些養(yǎng)魚戶都得應該感謝他,沒有他,也不能說有現在這樣。
除了販運東北的鯰魚賣,袁丹軍還在這個養(yǎng)殖懷頭鯰魚的小堡村一住就是兩個多月,一邊免費給養(yǎng)殖戶們幫忙打工,一邊學習養(yǎng)殖技術。
2007年5月,袁丹軍投入三百多萬元,租下兩百畝池塘,開始引入東北懷頭鯰魚,在湖北荊州老家養(yǎng)殖。消息傳出后,立馬在當地引起了轟動。
員工周祖新:因為別人在這邊養(yǎng)殖的幾乎沒有成功,冒這么大風險,太盲目了。
員工宋明:養(yǎng)這個魚的話,一個塘差不多要五六十萬,開支大。如果說出一點事的話,誰都擔當不了。
袁丹軍:我們比一般人膽子大一點,看準的事情我敢干,再大風險我都敢干。
別人干不成的事,袁丹軍就能干成嗎?
在湖北養(yǎng)殖東北的懷頭鯰魚,最大的難題是氣溫偏高,鯰魚很容易得出血病。幾經摸索后,袁丹軍采取給池塘加入井水降溫的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到2008年春節(jié)前,袁丹軍養(yǎng)殖的第一批懷頭鯰魚順利出塘了,可卻遇上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這對很多當地的水產養(yǎng)殖戶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但沒想到的是,對于袁丹軍,這卻是一次難得的好機會。
袁丹軍:我沒有開價,標準是叫坐地起價,商戶之間,他們相互爭,都爭先恐后地把錢遞過來,你出九塊一斤,我出九塊五一斤,最后漲到十二塊三一斤。
員工周祖新:甚至每天電話不斷,來要貨,又不能滿足別人,電話都怕接。
原來,當時大雪封路,東北和廣東的鯰魚都運不出去,袁丹軍的鯰魚一下子成了當地經銷商們的搶手貨,所有的鯰魚不到五天就被高價搶光,一下子凈賺了一百多萬元,這讓袁丹軍很得意。
袁丹軍:覺得養(yǎng)殖沒什么困難,這么簡單,這個錢這么好掙,我想魚養(yǎng)得太少了,還得擴大規(guī)模,必須擴大,不惜一切代價。
還沒等冰雪化掉,袁丹軍就迫不及待地又承包了280畝新魚塘,把鯰魚養(yǎng)殖面積擴大到了480畝。袁丹軍聘請了他的小學同學幫忙管理養(yǎng)殖場,可是沒想到,就是這個舉動,讓他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 |
[致富經]20萬元買了一條受傷的魚之后 |
2008年春節(jié)前的一天,在北京的袁丹軍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這個電話是養(yǎng)殖場里的一個叫吳福云的員工打來的。接到電話后,袁丹軍嚇出了一身冷汗。
員工吳福云:我說,飼料方面有點問題,飼料全部臭了,魚根本不愛吃,喂多少剩多少,基本上是不吃了。
袁丹軍:腦袋嗡的一響,腿軟了。平時我開車從荊州開到北京去,單程最多12個小時,那天我開車回來,開了19個小時。
當袁丹軍趕到養(yǎng)殖場時,看到池塘里的鯰魚已經開始大面積死亡,更沒想到,聘請的場長也不見了蹤影,整個養(yǎng)殖場陷入癱瘓之中。
袁丹軍一查賬,發(fā)現聘請的那位場長低價購買了喂魚的假飼料,還卷走了養(yǎng)殖場所有的流動資金。
袁丹軍從北京的生意里挪了400萬元填補虧空,可仍然無力回天。
大年三十,陷入困境的袁丹軍獨自守在養(yǎng)殖場里,想到自己做了這么多年生意,到頭來,卻落魄到這種境地,心里很不是滋味。
![]() |
[致富經]20萬元買了一條受傷的魚之后 |
袁丹軍:那是我一輩子最大的恥辱。那時間沒有錢,也借不到錢,甚至給別人下跪,保證能把別人的錢還上,什么樣的程度都做了。
袁丹軍不想放棄,可要東山再起,資金就是一道難過的坎兒。2009年春節(jié)過后,袁丹軍抱著一線希望,找到了槍桿村的支部書記邢昌煥,希望他能幫自己一把。
槍桿村村支部書記邢昌煥:我們進行了考察,在東北養(yǎng)這個特種養(yǎng)殖,家家戶戶都養(yǎng)殖,都發(fā)財,我們認為這是個好項目,他也有信心,我也有信心。
邢昌煥做擔保,為袁丹軍借貸兩百多萬元。在養(yǎng)殖場的生產剛開始恢復的時候,袁丹軍竟然做出了花20萬元錢買一條受傷鯰魚的瘋狂舉動,而他之所以敢這么做,就是因為他發(fā)現了鯰魚批發(fā)行業(yè)里面的一個大商機。
這是昨天袁丹軍從廣東進的一車大口鯰魚,今天早晨一卸貨就傻眼了,一車鯰魚竟然死了大半。這樣的事情在鯰魚批發(fā)行業(yè)里經常發(fā)生。長途運輸容易死亡,這是大口鯰魚致命的弱點。
袁丹軍:昨天晚上運過來的魚當中,這死亡的得有千來斤魚吧。這個魚放了這么一會兒已經變顏色了,這種黃色不正常的,缺氧,正常魚的顏色沒有這個花斑點。
而耐運輸恰恰是東北懷頭鯰魚的優(yōu)點。但是由于東北氣溫低,鯰魚的生長速度很慢,遠遠滿足不了北京市場的銷售。常年販運東北的懷頭鯰魚和廣東的大口鯰魚,袁丹軍對這兩種鯰魚的優(yōu)點和缺點很熟悉,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這個想法,竟讓他日后的財富迅速增長。
袁丹軍:(東北)這種魚生長速度慢,跟不上。(廣東)這個魚生長速度太快了,不耐運輸。在這個時候我就動了一個腦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南北的結合。
他居然想把南北鯰魚的優(yōu)點結合,繁育鯰魚新品種,這在周圍人眼里,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員工叔基亮: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那不可能的事情是不是?他又不懂技術,怎么可能能實現。
員工宋明:你搞得不好的話,有多深你就栽多深,你所有的錢都得搭進去。
袁丹軍:我用我們土話說叫愛鉆牛角尖的人,我只要考慮想去做,我非去做,就是不碰南墻不回頭的。
![]() |
[致富經]20萬元買了一條受傷的魚之后 |
袁丹軍找到了長江大學的楊代青教授,說出了想把南北鯰魚雜交的想法。
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楊代青:他這個想法是很好,這個也是可行的,都是鯰魚,都是同屬鯰魚科的,是可以雜交。
楊教授的話讓袁丹軍期望更大了,如果能繁育出鯰魚雜交新品種,自己的財富將會迅速爆發(fā)。可要雜交成功,就必須要找到野生大口鯰魚和東北懷頭鯰魚作為親本魚。
三個月后,袁丹軍從東北找到了野生懷頭鯰魚親本魚作為父本,可是作為母本的野生長江大口鯰魚卻四處尋找了半年多的時間,還是一無所獲。所以,當他在長江邊看到那條野生大口鯰魚時,盡管它受了傷,盡管價格貴得離譜,他也一定要出手買下那條受傷的鯰魚。
袁丹軍:找到一個種源了,哪怕是傷了,不能活,哪怕有一點希望,我都要買回去,對我來說是很值的。
2009年,在長江大學專家的幫助下,袁丹軍用東北懷頭鯰魚親本魚跟花20萬買下的那條長江野生大口鯰魚進行雜交,最終繁育出了這種鯰魚新品種,被取名為中華鯰魚。
![]() |
[致富經]20萬元買了一條受傷的魚之后 |
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楊代青:這在國內是第一次。通過我們實驗之后,剛好吸取它的優(yōu)點,它生長速度比較快,便于運輸,它的體形更相似于野鯰魚的體形。
2010年10月,袁丹軍養(yǎng)殖的中華鯰魚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費者的推崇。
經銷商王鋒:這一個魚也確實特別漂亮,好像就是野生的,價錢也不是特別貴,又能夠上得了桌面,怎么不賣這個魚。我估計,這回去就得搶完。
經銷商宮軍華:主要就是賣那個中華鯰現在,一天最少可以賣到一萬斤。
遺憾的是,袁丹軍花20萬元購買的那條野生大口鯰魚,在第二次產卵后就死掉了,但是它繁育的這些后代每年都給袁丹軍創(chuàng)造七百多萬元財富。
2011年,袁丹軍銷售額達到一個多億,他還牽頭成立了鯰魚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帶動當地以及周邊地區(qū)一百多戶養(yǎng)殖中華鯰魚致富。
評論列表 | |||||||
|
發(fā)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