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轉眼春節長假結束,在嘉定養殖中心靜養療傷的巨型中華鱘終于用不著天天打針吃藥了。一直堅守在“病房”的搶救小組昨天向記者透露,繼除夕接受過最后一次檢查和用藥治療后,中華鱘只在大年初四打過一次消炎針,且病情穩定。按計劃,專家們將把用藥治療的時間間隔進一步拉大,逐步讓其依靠自身免疫力和體能恢復健康。
由于健康原因,中華鱘的這個春節過得相當清苦。除了除夕夜和年初四補充了少量能量之外,整個長假,它幾乎滴水未盡,難怪負責日夜監護的專家有些心疼地說:“這家伙一定瘦了。”
盡管如此,看到“病榻”上的中華鱘一天天好轉,所有“醫護人員”備感欣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莊平博士告訴記者,在搶救小組夜以繼日的悉心照顧下,中華鱘身上的不少外傷開始愈合,連受傷最嚴重的尾鰭也長出了一小塊新皮膚。擺脫了劇烈的傷口疼痛,中華鱘的體力同樣恢復得不錯。“哪怕幾天不吃,它也能精神抖擻地在水里游泳,我們看著都開心。”說話間,莊平會心地一笑。
眼看春天來臨,天氣一天天轉暖,水溫也將逐漸升高,專家們開始擔心水霉再次出現。據了解,過年前,中華鱘曾感染過一次水霉,傷口上長出了白毛,專家連忙用各種抗菌素進行消炎處理。莊平告訴記者,這種水霉會從傷口蔓延到正常皮膚表面,一旦暴發,很難控制,甚至將危及中華鱘的生命。
目前,嘉定養殖中心的水池溫度約在12℃-13℃,預計開春后,水溫將上升到15℃-16℃時,水霉很可能抬頭。對此,現場工作人員已開始24小時監測水質,并加強消毒,一旦發現霉菌入侵,將立即清除。樂觀估計,正月十五之后,中華鱘有望從“重癥監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在更大更深的池中接受康復訓練。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